【曲涡笔记(1)】辛凤镇:万里云山归何处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开栏语 :泱泱涡水,千百年来孕育了以三曹父子为代表的中国历史风云人物,涡河亳州城区段蜿蜒逶迤。河东即谯城区谯东镇,民国期间原名辛凤镇,为古亳凤文化的源头之一,这里发掘的程井遗址、大寺遗址印证着美丽的上古传说。每年春夏,牡丹、亳芍、亳菊在这里汇成花海……亳州本土作家蒋建峰(君子狐)生于斯、长于斯、情系于斯,尽管现实中总是一次次转身告别,又从来没有真正离开它的河岸。本版今起开设《曲涡笔记》专栏,试图带着您走进谯东,做一次历史探源的旅行。

上善若水。循着涡河最为曲折蜿蜒的那一段流水而展开的田野,一定是厚重而丰饶的。谯东,我对它既熟悉又陌生。缘于我曾经工作过的乡镇都与它毗邻,过往岁月里,几乎每天都会从那里官道匆匆穿越,却极少为它驻足片刻。之于我,至今它依然保持着神秘的厚重感。

自谯向东,过了汤陵,便是谯东。

谯东是镇,一个在行政区划上反复折腾着的乡镇,合大镇拆小镇改园区,白云苍狗岁月轮转。我的记忆,却执拗地停留在“自谯向东,都是谯东”的定位中。从城北蔬菜大市场到城南大寺涡河闸的广袤土地,承载着足够古老、足够神奇、足够绚丽的那个村镇。

一行十余人,分作南北两路,我在北路,过了铁路桥斜折向东,奔石轿铺而去。本就不宽的乡道,在两侧新翻建的临街楼房的夹衬下,略有些逼仄,这场景,之于乡村而言,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天气晴好,迎着朝阳而行,一路安逸,颇有些秋高气爽的感觉。透过车窗远远望去,天色微红,云朵点缀,看得人心旷神怡。在朝阳斜照的光影间,蓦然瞅到一块云朵如鸟,两翅舒展、喙爪栩生,朝阳镶嵌,熠熠生辉,鸟首与翅膀的边缘层次分明,仿佛从天上凝视着车子里的我。

一时有些恍惚,心头蓦然想起一个时常念叨过的地名:凤尾村!车子所经的这石郊铺,也有叫石轿铺的,过了石桥向东的古道上,在古地图上标注为凤尾村(今名宋店),与涡河北岸的商汤王陵所在的古凤头村,遥相呼应着,隐喻着古亳大地以鸟为图腾的过往。

公元前2600多年前,黄帝征服了古亳所在的东夷部落,他的长子少昊(也作“少皞”)成为东夷族的首领,以少昊为首的玄王部落便是商族的源头,与伏羲部落、黄帝部落、神农部落共同成为华夏民族的始祖。他的功绩,在《诗经·商颂·长发》里有记述:“玄王桓拨,受小国是达,受大国是达。率履不越,遂视既发。相土烈烈。海外有截。”

这“凤鸟”就是起源于独特的东夷文化。在《左传》中,曾记载有玄王部落的一次封官。在少昊的这次任命中,完全没有一个“人类”,而是出现了一群鸟——“五鸟”“五鸠”“五稚”“九扈”。英明的玄王少昊,当然不会真的“封了个鸟官”。“鸟”是玄王部落的图腾。少昊自己的图腾是凤,其余还有“劳燕分飞”中的伯劳和燕子、鹁鸪鸟等等。除了少皞部落的“鸟官”,据《汉书·百官公卿表》的记载,远古时期还有伏羲部落的“龙官”、神农部落的“火官”、黄帝部落的“云官”。在这种“图腾名官”背后,实际上是祖先对自然的尊崇与敬畏。

此后,就在这块古老的东夷部落土地上空,一只玄鸟,受命而降,那被世人所熟知的“玄鸟生商”的故事,定格在《诗经·商颂·玄鸟》中:“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有了玄鸟,才有商人,商朝开国之君商汤在这涡水奔涌的土地上,开始“受天命”而治天下。

鸟是玄鸟。《说文解字》说:“玄,幽远也,黑而又赤色者为玄。”玄是天的颜色,正如《千字文》中所说“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天的颜色是玄,地的颜色是黄。苍天后土,玄黄社稷!也唯有如此厚重富饶的土地、玄鸟翔集的涡河两岸,才能孕育出“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的道家文化!

所有的运动轨迹都是道,有些道是有痕迹的,有些道是没有痕迹的,比如这东夷部落上空翱翔的鸟,它滑过的道就没有痕迹,那种或有或无的不确定性,给了涡河边降生的李耳——周王室图书馆馆长太多思考,后来他在一本《道德经》简册里,说起如鸟飞无痕般的“善行无辙迹”,才是至简的“大道”。

恍惚间,我神会着眼前这只循着无形的“道”,翱翔在涡河水面上空,以云朵的方式在阳光中逍遥的“鸟”,努力地辨识它到底是那只《诗经》中吟诵的玄鸟?还是《左传》里的凤鸟?抑或庄子《逍遥游》中“一飞冲天”的鲲鹏鸟?为了遇见它,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正月,宋真宗赵恒谒亳州太清宫,赐亳州城东门名“来凤门”;清雍正十二年(1735),知州卢见曾改东城楼为“起凤楼”。站在东城门楼上的他们,也与我一样,久久地凝望着天空。

“鸟”在天上,“玄”却在地上。落地的玄王部落,以“辛”为姓。我们奔赴的谯东镇政府所在地辛集,同样因“辛氏”而集聚成市。在它的辖区内,狐狸涧、黑风沟、走女涧、穿心涧数条支流,随着涡水绵延不绝地向东南延展。这数条水道的称呼耐人寻味,颇有些《聊斋志异》的意趣。尤其是走女涧,我总以为应该是古人书写“玄女涧”的笔误,这次恰符涡曲“玄之又玄”的阴柔妙处,弥足印证顺势而下的凤头村、凤尾村以及凤凰寺、凤颍沟等印记所同构的古亳大地上“凤鸟”图腾。

从玄王部落的高辛氏升翔起,这只“凤鸟”,便轻轻飘落在《诗经》的蒹葭苍苍里,飘落在魏王曹操“对酒当歌”的铜雀台上,飘落在魏文帝《秋胡行》的深沉吟诵中,飘落在曹子建凝望着的洛神霓裳里,飘落在美男子夏侯湛的玄学论坛中,飘落在小明王韩林儿“龙凤元年”年号里,也飘落进了被遗忘的民国老地图中标注的“辛凤镇”中……

辛凤镇岁月沧桑,涡河岸边高亢的《百鸟朝凤》唢呐曲奏鸣着人世间的诸多向往,这块土地上繁衍的人民,把对“有凤来仪”的憧憬与复现,作为最喜庆的表达,期盼一世美好、生生不息、繁衍成长。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