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河是亳州文化的祖脉。作为一名亳州人,对于涡河自然有着别样的情思。
11月中旬的一天,我们科室一行四人利用周日间隙,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涡河之行,踏寻文化踪迹,发现涡河之美。
我们先是顺流而下,踏寻了涡河岸边的生命奇迹五百多年的古银杏,走访了廻龙大寺,后又逆流而上,品读了姬揣李村两河口。一路走来,我们被涡河的美丽风光陶醉着、被谯城的美好传说感染着、被群众的美满生活乐陶着、被美妙的淋漓冬雨酣畅着,淋湿了我们一行四人瘦瘦的对于涡河之美的情思。一个个文物古迹、历史遗存星星点点、散布其间。
史料记载:“东钓鱼台保天齐庙前有银杏一株,高一丈四尺,围径一丈一尺。”已经550多岁的古银杏生长于谯城区大杨镇丁固村涡河南侧,初冬的天气里抖擞着一身金黄,间或还有顽强的树叶泛着绿意,树下落叶一层又一层,密密匝匝铺展开来,也许这是银杏树最美的时刻。古树外围,被一圈栏杆包围着,正前方摆放着一个大香炉,树上系缠着祈愿红绸,树大自成神,银杏树俨然成为了当地村民心中的守护神。银杏树枝繁叶茂于涡河之阴,与涡河之阳的姜子牙钓鱼台遥相呼应。历经沧桑的古树犹如一位淡定的老者,数年如一日地守护着这里的土地和人民,已经不为人间的任何诱惑所动摇。
迴龙大寺位于谯城区城父镇百尺河集的赵王河和涡河汇合处。史料记载:“迴龙寺:在城东南六十三里,即百尺河寺。道光二十八年重修。”据说,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为了运送皇粮和出外巡游方便,就从京城汴梁(即现在河南省开封)一直到亳州境内挖了一条人工河,取名赵王河,且与涡河连通,赵匡胤听说河挖好了,并且以他的姓命名很是高兴,于是他便选了个好日子乘龙船沿赵王河向东巡视。某一日赵匡胤来到了城父,就要到赵王河入涡河的河口时,赵匡胤见前面有一条大河,正要催船驶入。这时一名大臣上前启奏:“陛下,不宜再往前行!陛下是真龙天子,龙是不能入锅(涡)的,入锅就有灾祸,大不吉利啊!”赵匡胤一听很有道理,忙让人调转船头往回开船。后来当地官员便在此处修建了“迴龙大寺”,据说就是为了纪念真龙天子赵匡胤在这里调转船头。
姬揣李村两河口这地界也是一个冒着仙气的地方,史料记载:“惠济河:上承鹿邑贾家滩,自安家溜入境,东流三十里入涡,即今之二河口。”涡河、惠济河在这里交汇,水面宽阔,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独特的传说,雨打水面激起一圈圈涟漪,就像那高深莫测的《道德经》一样,泛着哲学思想的光芒。我们不是史学家,不会为着老子的诞生地到底是哪里而去打笔墨官司。
属于涡河的文化符号是多彩的,历史是厚重的,散落在涡河岸边的一个个历史遗存就是明证,就像那奔流不息的涡河水一样,流来了幸福,流走了岁月,洋洋洒洒着美丽的传说和美好的故事,滋润着人间的美满和美妙,承载着亳州岁月长河的历史变迁,迸发着民族复兴强盛的磅礴伟力。
想来中华大地,不乏大江大河。涡河作为亳州的母亲河,只是中华民族血脉的一个毛细血管而已,但是她哺育了亳州儿女,产生了涡河流域文明。世世代代的人们沿河而居,沿河而兴,耕种繁衍,绵绵不绝,随着时间的流逝演绎着历史兴衰,无论我们走到哪里,身上都有她的印记。
作为一名文旅人,有时候,我就想,古往今来,人们崇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诗与远方”令人心驰神往。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旅游已不再是文人墨客游历、抒怀、会友的专属必修课,而是飞入了寻常百姓家。亳州文物古迹众多,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如何加快高质量发展速度需要我们深思。传统的那种“路上几小时,看景几分钟”的跟团游,那种围绕景点“拍几张照,发个朋友圈,就算到此一游”的观光游,渐渐难以吸引游客;传统的那种“靠门票吃饭,靠景点赚钱”的经营模式,那种景区设施“你有我有大家有”的严重同质化,也越来越难以满足市场消费需求。转型势在必行,全域旅游正当其时。一定要按照全地域覆盖、全资源整合、全领域互动、全社会参与的原则,在“破”上着手、“合”上发力、“全”上用功,唱响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交响曲,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不断拓展“文旅+”的深度广度,把美景连线成片、文化纵深成卷,实现全景式展现、全时化服务、全业态发展,让游客来到亳州不想走、走了还想来。
有时候,我还想,保护利用历史文化遗产,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亳州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要不断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利用和借鉴,加大投入力度,重视平衡发展,提高研究能力,丰富利用形式,推进合理利用,以其为载体讲好魅力四射、活力满满的亳州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说:“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历史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历史的血脉。做大做强亳州文化旅游发展大文章,必须完善机制,加强保护利用,让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必须遇见生活,让“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人家”;必须活化利用,让历史文化遗产“破圈”;必须穿越时空,科技创新突破,让历史文化遗产“复活”;必须凝魂聚力,坚定文化自信,让历史文化遗产“升华”,真正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火起来,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打造优秀传统文化勇立潮头、迎风绽放的动人亳州美景,努力构建文化热、旅游火、百姓富的新格局,早日建成文化旅游强市。
作者:杜 健
编发:亳州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