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婷正在阅读
陈文婷是亳州十八中高三七班的学生,她从小对文字就有着不一般的情感,凭借着一篇名叫《钥匙》的作文,陈文婷获得了第十九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总决赛特等奖,也是全省唯一一位特等奖获得者。
参加比赛 荣获大奖
陈文婷说,今年4月份,老师通知她参加第十九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总决赛。由于时间匆忙,陈文婷也没有做过多的准备,和老师简单地商量了一下可能会考哪些题目,就去参加第二天的比赛了。
“此次比赛的主题是钥匙,我先写了我在家乡和钥匙有关的回忆,再写一些我进入高中之后,对自己未来和钥匙的一些想象和期盼,我觉得钥匙不仅仅是现实中开门的工具,更能打开人生的未来之门。”陈文婷说。
陈文婷告诉记者,这次比赛获奖,是对她文学素养的肯定。小时候写作文获得了老师的表扬不足以说明自己的水平,获得了这次奖项之后她对自己更有信心了。
爱好文学 博览群书
陈文婷从小就喜欢读书,到初中的时候,陈文婷就开始挑一些中外的名著阅读,上高中之后,课本上要求的课外阅读,她都会选择性的阅读。“高中之前我一直没有看过红楼梦,小时候觉得看不太懂,到高中之后,高一的课本上要求阅读,我就趁着高一高二课间的时候,每天十分钟把红楼梦给读完了。”陈文婷说。
高三开始学习写作议论文后,陈文婷发现自己进步的空间还有很大,于是她就开始读一些人民日报的文章和一些比较经典的作文。对于一些读起来特别有气势,特别有家国情怀的句子,陈文婷都会摘抄下来后选择性地背诵,经过不断努力,她的议论文写作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
“我最喜欢的课外书分两种,经典文学作品和网络小说。但是现在学习压力越来越大,网络小说不怎么看了,还是看经典文学作品多一些。”陈文婷说。
多读报纸 观察生活
在写作的过程中,让陈文婷感觉比较困难的是语言的锤炼。她告诉记者,像文章的结构和逻辑思维通过系统性的学习和理科思维的锻炼就可以得到提升,但是锤炼语言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我在写议论文时常感觉立意不够深刻,语言太过通俗直白。我之前刻意地去把自己的作文和人民日报的文章进行对比,最大的区别就是在语言方面。” 陈文婷说。
“之前我一直觉得学语文课本对于写作文来说没什么用,但是最近我们开始复习文言文,我才发现将文言文写到作文里其实是非常好的素材。”陈文婷说,其实不只是在课本和书中,留心观察生活也很重要,有时候身边发生的事都能写进作文里。
陈文婷的目标是复旦大学,“我喜爱文学,文学就像一把钥匙,带我开启人生的宝库。”陈文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