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10点,急诊内科医护人员依然在忙碌着
亳州新闻网讯 12月26日晚上10点,市人民医院院内寂静无声,患者大多已进入梦乡。急诊大楼却灯火通明,120救护车轮番停靠在大楼门口,一名名患者被送入大楼。
当下,新冠疫情流行叠加冬季流感高峰,生病求医的患者不断增加,急诊楼成了医院最忙的地方,急诊内科是工作量最大的科室。
“医生,快给我输氧吧!”
“护士,能帮我打一针止疼药吗?”
“我胸口有点闷,快喘不上气了。”
……
面对患者的催促,护士段贝贝忙得像个陀螺,一刻也闲不下来。
“现在感觉怎么样?”段贝贝来到一名患者面前询问病情,听到肯定的答复后,她告诉患者家属再观察一段时间,如果没大碍可以不用住院,回家休养即可。段贝贝告诉记者,这名患者因吃剩饭发生亚硝酸盐中毒,被紧急送入急诊内科,经过抢救目前已脱离危险,病情恢复不错。
12月份以来,急诊内科病人剧增,每日接诊病人超过300人,抢救室抢救病人接近100人,病房每日收住病人超过20人。
病患在增加,而医护人员却在不断“减员”。急诊内科共有22名医生、44名护理人员在岗,目前已经全部“阳”一遍。为了抢救病人,医护人员身体状态好转后,立马就返回工作岗位,忙起来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是“家常便饭”。
按照正常情况,医生师胜英晚上11点就可以下班,但最近他很少在12点之前回家。在记者采访师胜英的20分钟时间里,他先后接待了五六位患者家属,与三位患者进行直接沟通交流,一刻也没有闲过。
“说实话,真的非常累,我也想休息一下,但来急诊内科的病人哪个不是情况危急呢?哪个病人能等呢?”师胜英说,再苦再累也要坚持住,就算来再多的病人也不能拒收。
市民李中花的父亲已经71岁,患有肺气肿,感染新冠肺炎后病情加重,呼吸不畅,于当天晚上从乡镇卫生院转入市医院急诊内科。医生立即为老人输氧,展开治疗,很快身体状况有所缓解。“来的时候担心医院不收治阳性病人,没想到医院不仅接收了,还及时给予治疗,我们一家人终于放下心来。”李中花说。
每天面对诊室外排队的患者,抢救室等待分流的病人,急诊内科的医护人员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们一心想着尽快让患者得到治疗,忙到顾不上喝口水,盒饭早就凉透,也不敢有丝毫松懈。
“你们真辛苦啊!”这是医院同事见到急诊内科医护人员最常说的一句话,也是他们工作的真实写照。
“随着天气越来越冷,加上感染新冠的人数较多,我们急诊内科的病人比平时增加不少,大家的工作量越来越大。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仍然坚守岗位,尽最大努力抢救每一位病人,全力守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急诊内科主任医师朱德才表示。
记者结束采访离开时,已近凌晨,市人民医院急诊大楼内依然灯火通明,这些不灭的灯光在寒夜里守护着安康,照亮了希望,突然让人感觉无比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