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民鼓与呼 为发展建良言——市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代表报到侧记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寒冬料峭,蜡梅报春。12月28日上午,出席市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的人大代表们,带着全市人民的嘱托,满怀参政议政的热情,陆续来到代表驻地向大会报到。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他们将认真履行代表职责,凝心聚力开好大会,积极为人民群众鼓与呼,为经济社会发展建良言,为现代化美好亳州建设增砖添瓦。

没有鲜花、没有条幅,报到现场一如往年一样简单朴实。市人大代表们有条不紊地办理入驻、领取资料,领到资料后,一些代表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对亳州的发展赞誉有加,对亳州的未来充满信心。

“2022年,我市全面实施‘六一战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中医药、白酒产业发展迅猛,粮食生产实现‘十九连丰’,优质粮食生产面积稳居全省第一位,教育、医疗事业取得新进步,这些成绩令人振奋、令人自豪。”市人大代表刘善斋说,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有力的领导下,现代化美好亳州建设将会取得新的更大进展。

“今年我市20项民生实事和10项暖民心行动已全面完成,就业促进让很多居民在家门口找到了满意的工作,老年助餐服务让老年人吃饭暖心又暖胃,安心托幼解决了婴幼儿‘托育难’、公办园‘入园难’、家长按时‘接娃难’问题,还有放心家政、文明菜市等这些暖民心行动,给广大市民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市人大代表袁中华深有感触地说,随着暖民心行动的持续深入推进,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

市人大代表蒋清源表示,人大代表是上级政策的“传声筒”,政府工作的“听诊器”,群众利益的“代表人”,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人大代表,他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市两会期间,他将认真履行代表职责,传递群众呼声,反映基层民意,为亳州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建言献策,市人大代表“有备”而来。 “在平时调研中,有不少中小微企业反映融资难、融资贵、市场主体退出难、企业注销难等问题,影响了营商环境。”市人大代表、市总商会副会长孟丽君表示,在市两会上,她将会把目光聚焦在我市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我市应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以政府转变职能为核心,以创新体制机制为支撑,努力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高效便利的政务环境、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加快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市人大代表谭现祥是谯城区魏岗镇谭楼村党委书记、红顺生态瓜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他告诉记者,经过前期走访调研,他了解到一些农业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今年市两会期间,他准备围绕发展订单农业、扩大农业种植规模等方面提一些建议,“希望政府部门能继续出台一些惠农的好政策,让更多农民富裕起来。”

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水平、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引导创作文艺精品……一份份接地气、有深度、有温度的建议,饱含着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这是春天的声音,也是奋进的号角!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