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委员、市政协副主席张国芳: 强化基础设施建管 更好发挥高标准农田效益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在正在召开的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上,省政协委员、市政协副主席张国芳提出了“关于加强我省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管护的提案”。

张国芳说,近年来,我省在高标准农田建设方面出实招、求实效,取得了令各方满意的效果,但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与管护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为此,张国芳建议,要加强规划引领,因地制宜设计高标准农田建设方案,综合考虑水系、种植作物、土质、耕作方式等多种因素,以实用实效为设计原则,如种植设施蔬菜等经济作物地块,可设计滴灌等节水设施;对地下水位较深的地区,应适当增加机井深度。

张国芳建议,要明确管护责任,坚持谁受益谁管护,让群众参与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在建设阶段,让群众代表参与项目设计和建设全过程监督。对基础设施的管护,乡镇政府主导,行政村具体负责。应成立专门的基础设施维护队伍,对井、渠、电等基础设施定期巡查、检修、维护。应制定相对统一的建设与管护标准,严格按要求操作。让农民群众参与基础设施管理,监督基础设施使用,确保设施配套,运转正常。

张国芳建议,要保障维护经费,市、县财政每年要列支相应的农田基础设施维护专项费用。按项目进行管理,专款专用。建立社会化的专业维护公司,进行必要的资格审查和监督,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实行项目招投标管理。

张国芳还建议,要提高科技含量,以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土地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注重提高土壤肥力和旱涝保收能力,农机、农艺结合,更好发挥土地的产出效应。注重提高农田基础设施使用的便利化程度,把农业技术、信息技术与新的农业经营模式结合起来,更好发挥高标准农田的效益。

会议期间,张国芳还提出了”关于发挥我省农业‘土专家’作用的提案”。

(记者 汝平 通讯员 蔡宏铎)

(责任编辑:蒋海涛)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