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市卫生健康委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以护佑人民健康权益为己任,积极组织全市各级卫生监督执法机构进一步加大打击非法行医工作力度,我市非法行医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医疗市场秩序得到全面整顿,人民健康权益得到进一步保障。
由于历史原因,建市之初,我市医疗资源严重不足,无法满足快速扩张的城镇人口就医需求;加之群众贪图就近方便,对非法行医场所不易辨别等原因,致使我市一段时间以来非法行医现象普遍存在,非法诊疗场所出现就诊人员死亡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
为切实保障我市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维护正常的医疗市场秩序,市卫健委连续多年在全市范围持续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一是研究制定全市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打击重点和范围;二是加大宣传教育,在媒体公布非法场所名单和合法诊疗机构名单;三是畅通投诉举报渠道,紧抓投诉举报线索,错峰错时核实查处;四是强化部门联合,形成打击合力;五是加大案件移送力度,涉嫌刑事犯罪的及时移交公安机关查处;六是加大督查考核力度,将打击非法行医工作纳入卫健系统年度卫生健康考核目标;加大对县、区非法行医暗访通报力度,督促县区进一步落实属地管理责任。七是建立约谈机制,对打击非法行医工作推动不力,非法行医现象屡禁不止的县区,市卫健委及时约谈县区卫健委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要求采取切实措施,限期整改,整体推进。
近年来,全市共出动卫生监督执法人员6264人次,执法车辆2088台次,立案查处非法行医场所696个,非法行医人员664人,罚款8324215元,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42起,极大地震慑了非法行医行为。尤其是随着2020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和健康促进法》的颁布实施,对非法行医行为罚款数额提高到最低5万元,同时没收违法所得;对非法行医场所处罚力度的加大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非法行医者的违法成本。2022年以来市及县区共查处5万元以上的非法行医案件共31起。
市卫健委始终坚持打建并举、疏堵结合的方针,在严厉打击非法行医的同时,进一步加快合法诊疗场所的审批和医疗资源的有效供给,以满足人民群众对就近方便廉价医疗资源的需求。一是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实施“一村多室”政策,全市已按“一村多室”政策审批村卫生室153家。二是简化流程、加快审批。对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设置审批与执业登记实行“两证合一”,不再核发《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简化审批流程和申请材料,加快办证速度,全市共办理个体诊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214个。随着合法医疗资源的有效供给,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市医疗资源市场供给不足的局面。
通过多年来持续对非法行医行为的严厉打击和有序开展医疗市场秩序专项整治活动,我市非法行医现象明显减少,医疗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我市非法行医现象也由以前的以内科诊所和妇科诊所为主转为以非法口腔诊所和村医私自在外开展诊疗活动为主。
下一步,市卫生健康委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人民至上的工作理念,结合我市实际,进一步优化工作方案,强化工作措施,在确保合法医疗机构不断供给的情况下,继续保持高压态势,持续强化对非法行医的打击力度,切实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一是继续严格执法,保持高压态势。市卫生健康委将继续通过多渠道受理投诉举报、多轮次“黑诊所”回头看、多时段主动巡查发现等形式,充分运用现有法律法规对非法行医行为处罚的有关规定,加大处罚力度,不断增大非法行医者的违法成本,断绝部分非法行医者非法行医的侥幸心理。二是继续加大宣传力度,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宣传活动,主动曝光违法行为,增加非法行医者社会曝光率,提高群众对非法行医场所和行医者的识别能力,引导群众到合法诊疗场所就诊。三是切实落实属地管理责任,进一步推动执法力量下沉。加快贯彻落实《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赋予乡镇街道部分县级审批执法权限的决定》文件精神,充分发挥属地基层执法队伍作用,以解决我市卫生监督执法力量薄弱的问题,进一步提高非法行医行为线索发现和案件查处的及时性,提高执法效率;将乡镇卫生监督执法队伍建设和执法工作纳入对县区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年度考评。四是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针对我市目前非法口腔场所占比较多的问题,探索引进口腔专业医务人员,在乡镇卫生院开设口腔科,满足群众就医需求。五是优化审批流程,简化许可程序。大力宣传贯彻《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国家推行以诊所备案代替许可,开办诊所将更加便捷,让更多本土医学人才留在家乡服务群众,共同守护我市人民的身体健康。
作者:汪诚
编发:亳州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