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朋友们,这里是辉山烈士陵园,是亳州及淮北、宿州地区最早、最大的抗日烈士陵园。”春节临近,红色景点成为不少市民亲子游的重要选择。在我市涡阳县曹市镇辉山村,红色景区讲解员牛炎奕用专业动听的语言,向游客们讲述着景区的革命故事。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作为一名红色景区的讲解员,牛炎奕正用自己的方式做好党的二十大精神的讲解,把红色故事传递给更多人。
牛炎奕为学生讲解辉山烈士陵园的感人故事
机缘巧合成为红色讲解员
牛炎弈大学期间学习的是计算机专业,毕业后在一家单位做办公室文员。谈起自己如何成了一名红色景区的讲解员,她称一切都是“机缘巧合”。
“我的家就在涡阳县曹市镇,距离红色景点辉山村只有几公里的路程,从小听着革命故事长大,在红色精神中成长。”牛炎奕说,毕业后的一天,镇里找到她,告知有个游学团要来辉山村学习革命故事,但辉山的原解说员因事离职了,考虑到她对辉山比较熟悉,且口才形象都比较好,希望她能临时担任讲解员职务。
怀着对辉山的深深情感,牛炎奕接下了此次解说任务并抓紧背诵讲解词。然而,在背诵讲解词的时候,牛炎奕发现原本的解说词只有简单的历史事件叙述,其中的人物故事和时间脉络并不清晰,讲起来很难打动人。于是,在准备自己第一场解说的同时,她又抽空购买历史书籍,走访相关学者,尽量将解说词补充得相对完整。
“让我没想到的是,这次解说赢得了游学团的一致好评,也让他们对辉山有了更加浓厚的兴趣。”牛炎奕说,当时游学团追问了许多历史人物故事,但由于准备时间有限,她没能全部给出答案,这也激发了她的斗志,一定要继续“恶补”相关知识,把在辉山村发生的感人故事和红色文化传播出去。
就从那天以后,牛炎奕正式加入了辉山红色讲解员的队伍。
革命故事让讲解更动人
作为辉山村核心景点的辉山烈士陵园,是为纪念新四军第四师第十一旅涡北抗日殉国的300余名烈士而建,始建于1945年,是安徽省第五届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这也是牛炎奕每次讲解时最重要的景点之一。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讲解员,单纯地只去复述历史文献是不够的,要对讲解的人物、故事有自己的看法,凝练出一种精神升华,归纳出自己的讲述方式。”牛炎奕说,辉山烈士陵园每年都会有很多烈士后人前来祭扫,每逢此刻她都会全程陪同,感受亲情思念的同时,也趁此机会向烈士后人了解有关革命烈士的相关故事,经过考察核实后再丰富到讲解词中,让原本生硬的历史变得充满生命力。
在讲解中牛炎奕还“因人施讲”,针对接待的不同群体,结合时下热点,调整解说内容,让游客对辉山的历史有更深的理解。此外,她还不断补充知识储备,光是看过的参考书籍就有数十本,每一本上都留下了她详细的标记。从2012年工作至今,牛炎奕已经将原本只有上千字的解说词,充实到了近万字,让游客们接受了一场场红色精神洗礼。
做好红色景区的守望者
“要感动别人,就要先感动自己。”这是牛炎奕常说的话。只要有空,她都会独自来到辉山烈士陵园,走遍陵园的每个角落,在革命氛围中一遍又一遍地练习解说词。
在一次练习时,牛炎奕遇到了一位特殊的吊唁者。来者是一位头发花白、步履蹒跚的91岁老人,老人来的时候只带了两根蜡烛、几个水果和一袋子白面馒头。上前询问才得知,老人是原新四军第四师第十一旅31团的战士,后来是21集团军的参谋长,叫朱鹏祥。
“老人说,别看现在这几个馒头不算什么,可当时对于他们却是最奢侈的美食。他当年的一位小战友说得最多的就是‘好想吃一口白面馍啊’,可是战争还没结束小战友就牺牲了。”牛炎奕说,老人担心自己年纪大了,没有机会再来看看自己曾经的战友,强撑着病体来到辉山烈士陵园祭扫。
内心受到深深震撼的同时,牛炎奕也将这段故事融入到了讲解词中,并以微党课的形式巡回宣讲。每次宣讲结束,聆听者都会深受感染泪湿衣襟,感慨革命先辈的不易。“看着大家被感动、被启发、被教育,我也会深受触动,我想这便是讲解员最大的快乐和价值。”牛炎奕说。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作为一名红色讲解员,我将带着游客一起重温老一辈革命家的故事,用我的专业知识和对讲解岗位的初心和敬畏,传递出更多辉山好声音、中国好声音。”牛炎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