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当我正准备和面蒸馒头时,儿子一家买了两大兜馒头送过来了。他说:今年又是疫情又是寒潮。能不忙活就不忙活。最重要的是你们老两个要休息好。
是呵,是呵,这是晚辈人的一片孝心。可我却不以为然,超市里什么都有,可能买来老辈人过年的那种心情吗?
看着老伴把那个多年前买的馍馍篓子找出来,把馒头装进去(这个馍篓是草编的,馒头放进去,很长时间都不干不裂不长毛)。我的面前就飞扬起儿时过大年,蒸馒头的多重画面,袅袅喜气由心而生。
在五十年代初的农村,从腊月二十五到腊月三十,是最忙的。蒸馒头,煮腊肉,过油做炸货……而蒸馒头是每家都少不了的。但又各有不同。同样是面,却能做出不同的花样来。
大馍。这两个大馒头几乎是每家都得准备的。大馍,要比普通馒头大很多。上边还要盘上云头花,按上大红枣。这是除夕夜给老天爷上供用的。可是说来好笑。当大馍摆到老天爷像前,奶奶总会悄悄对我说:那是给老天爷吃的,小孩子不能吃,吃了会肿嘴……可是,在条几上摆了两三天也不见老天爷下来吃,最后还是一家人分着吃了。我心里暗想,可能我们自己才是真的老天爷……
给老天爷上供的物品还有枣山。这个东西已多年不见了。恐怕技艺也早已失传了。不信你问问今天的年轻人,枣山是什么?有几人知道?其实呀,就是许多个小的花馍,连起来,做成山的型状,嵌上大红枣,蒸熟了就是枣山了。大红枣代表富贵,枣山便越发地富贵了。过年用枣山上供,就是要谢天谢地,祈祷来年更上一层楼。
家里有老人的,都是要做寿桃的。把馒头做成桃形,临上锅,在桃尖上用红纸捂一下,那红色就留下了。蒸熟了,上红下白,很是诱人。这是专门给长寿老人用的。我小时候,奶奶总会把那红红的挑尖尖掰下来给我吃。
娘家父母健在的媳妇们,还要蒸雁。就是做一对大雁形状馒头。在我长大后就猜想,大概本意是要作仙鹤的,取松鹤延年的意思。可仙鹤的脖子太长,腿脚太细,作起来真的太难。但我们的先人很会变通,就做成不知叫什么的“鸟儿”,给它捏一个大偏嘴,给它起名就叫“雁”了。到了年初二,到娘家,把大雁献给老人,祝他们健康长寿,心意是一样的。
还有生肖馍。比方说,明年是免年。就蒸大白兔。这是给孩子们吃的。祝贺他们又长一岁了。
看看,仅仅蒸个馒头,就有这么多说道。这就是中国人的传统,中国人的心。但愿它能传承下去,让子孙后代知道,我们的先人是怎样过年的。
作者:吴茂功
编发:亳州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