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好“养羊经” 奏响乡村振兴新“牧歌”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这个草羊具有生长发育快、繁殖力强、性能遗传稳定、适应性强等特点……”近日,在利辛县展沟镇苏桥村特色养殖示范户李光飞的羊圈里,就听到其在介绍自己饲养羊的历程和经验。

今年46岁的李光飞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和其他村民一样,他家主要是靠种地和农闲时在附近打零工的收入维持生计。走进他家的羊圈时,看见他正一边忙着清扫羊圈,一边给小羊喂食。他给我介绍道:“羊一般一年两窝,一窝一般下两三个小羊羔。经济效益比较好,这样的话年底我的养殖收益会翻倍。今年一百多只,明年大概就有二百多只了。”李光飞继续说道。“过去平地散养,耗时耗力,效益还不好,现在利用科学的养羊方法,羊生活在木床上,到食槽里吃食,羊粪漏在下面好打扫收集,还能变成肥料,真是既卫生又节约本钱。散养喂养主要要看好羊圈和草场,抓好这两个条件人就会轻松些,要防止羊生病,繁殖期要仔细照料,我家饲养的羊肉质好,油而不腻。家庭养殖不需要什么场地成本,可以在自家老房子里改造,每栋羊舍50只,长10米、宽6米、中间过道1.5米,双面羊槽,槽宽30厘米、高40厘米、槽深20厘米,地面斜坡15°,要求通风效果好。根据最新物价,建设一栋简易的羊舍需要投资3万元。4个月大的种母羊每只1200元,扣除其他成本,每年羊羔收入20万元左右。”

苏桥村总支书记张树侠说道:“发展产业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高品质种羊,提升了周边农民的繁殖效益,给周围的农民提供了务工就业增收渠道,拉动了周边农民牧草、青贮饲料的种植热情,最重要的是将新的养殖理念带给了苏桥村的村民。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引导村民发展特色养殖业,助力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