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连日来,记者深入我市农村春管一线看到,勤劳的人们正在忙碌着,农技人员包村联户,将服务送到田间地头,助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科技特派员到养殖户家中指导。
田管技术送到身边
“今年小麦长势总体好于去年和常年同期,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部分麦田播种偏早、播量偏大,加上冬前气温偏高,造成麦田出现旺长,另外受旱寒叠加影响,导致部分旺长、缺墒、镇压不实的麦田受冻严重。”2月12日,在蒙城县小涧镇狼山村,驻村工作队队员、该镇包保农技人员李朝国正为种粮大户韩锋分析小麦生长中遇到的问题。
早在立春前,李朝国就建议韩锋,针对今年苗情特点以及气候条件情况,在开展小麦春季田管时要做到分类管理、促弱控旺,严防病虫草害。韩锋根据农技人员的专业指导意见,及时展开了有针对性的田管工作。眼下,韩锋的180多亩冬小麦苗齐、苗旺,长势喜人。
立春节气过后,小麦即将进入返青期,当前做好田间管理尤为重要。小涧镇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有针对性地指导群众进行科学田管,确保午季作物丰产丰收。
在该镇狼山村邓土山村民组,脱贫群众邓淑云正忙着摘除油菜地里因早播旺长被冻死的叶、薹,细心清理后,又将准备好的尿素均匀地洒在田地里。“在农技人员指导下,我们利用房前屋后的空闲宅基地种植蚕豆、油菜等作物,不仅增加收入,还美化乡村环境。”邓淑云说。
据了解,该镇今年冬小麦种植面积11.45万亩、油菜种植面积1500亩左右,由于去年秋播时土壤墒情适宜,播后及时造墒、补墒,小麦出苗整齐,整体长势较好。但由于后期温度较往年偏高,苗情出现旺长,在冬季低温冷冻天气影响下,部分田块遭受了冻害,麦苗出现了发黄、死苗现象。
针对这种情况,该镇及时成立技术指导组,因地因苗施策,根据不同苗情,分类指导田管工作。“针对当前小麦苗情,我们制定了技术指导方案,加强对苗情、墒情、病虫害的监测,及时对受冻苗追施尿素等肥料,促使它们及早返青、分蘖。”该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副站长陈彪告诉记者。
截至目前,该镇共组织农技人员20余人,分片包保到村,在田间地头指导群众有效开展田管工作,以科技力量掀起春季田管高潮,助力夏粮丰产丰收,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助推乡村振兴。
农技人员包村到户
“特派员可帮了我大忙了,鸡群现在恢复正常,减少了不少损失。”近日,在谯城区十八里镇孙德强养鸡场,负责人见到来访的镇科技特派员陈光付高兴地说。
谯城区十八里镇孙德强养鸡场目前存栏蛋鸡1.5万只,负责人孙德强经常参加新型职业农民技术培训,利用中国农技推广APP学习养殖知识,逐渐成了一名科技示范户,带动周边村民5户养殖蛋鸡,存栏达4万只。
前段时间,孙德强家的鸡群出现食欲不振、产蛋量下降的情况,他及时向科技特派员反映后,特派员帮助解决了问题。
“天气寒冷时,鸡群在呼吸冷空气后容易爆发呼吸道疾病。鸡群免疫力下降,一旦受了风寒会产生冷应激反应。鸡的排泄物中含有大量的氨气和氮气,这两种气体如果在鸡舍里浓度过高会引起氨中毒,所以通风和保暖同样重要。” 十八里镇畜牧兽医站站长、科技特派员陈光付向孙德强讲解冬季养鸡需要注意的事项,“鸡舍内可以采用电炉加温的方式增加温度,经常在鸡舍的过道上洒些水,每天通风三次,每次通风十五分钟即可。”
据悉,谯城区科技局共聘用了240余名科技特派员,包括农业技术干部、大学生、种养大户负责人、村干部等,分配到全区各村担任科技特派员,做到一村一名科技人员,服务于“三农”,助力乡村振兴。
“草莓种植要注意保温、通风、采光。果实膨大期,要及时浇水。开花前,需要增加补光,温度不能低于10度,这样才能快速生长。缺光会导致叶片细长,不开花。”在谯城区十八里镇西苑水果种植合作社,大学生科技特派员王世荣、汪雨梦一边查看草莓长势,一边向种植户讲解注意事项。
谯城区十八里镇西苑水果种植合作社现有草莓50棚,占地100余亩。合作社负责人胡静静也是一名科技特派员,她在合作社还成立了十八里镇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定期交流,推动全镇科技强农不断向前发展。
“为更好地服务于全镇种养大户,镇科技特派员定期学习交流,不仅要负责所包村的科技服务工作,根据专业不同,还要互通有无,负责填补其他科技特派员的专业盲区,做到分工不分家,共同帮助种养大户解决生产中的问题。充分利用线上线下的机会,及时解疑释惑,帮助种养大户增产增收。”十八里镇农综站站长、科技特派员李勉君说。
下一步,十八里镇将依托“党支部+科技特派员+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积极培植种养大户,通过科技培训指导,逐渐提高村民的科技种田水平,让科技走进田间地头,助力乡村振兴。
科学指导小麦追肥
2月13日上午,利辛县汝集镇中华村种粮大户黄西亮到麦地里查看麦苗生长情况,只见麦苗吐绿,长势喜人。
去年秋季,黄西亮共种植了1120亩小麦,由于精选良种、科学田管,一类苗达85%以上。“俗话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小麦高产离不开化肥,肥料用得好,麦子自然长得好。”黄西亮介绍,目前,小麦处在返青前期,根据长势,一类苗早在年前就已经用无人机打过一遍除草剂,现在正在给二三类弱苗增施复合肥。“等到3月底4月初再追加拔节肥,今年的丰收就更有把握了。”黄西亮说。
该镇胜利村种植大户秦良种了800亩小麦,目前,他也在组织群众为麦田施肥。秦良介绍,传统追肥,仅追施氮肥,易造成肥料利用率低,不仅容易污染环境,小麦也会出现贪青晚熟,茎秆脆弱易倒伏,抗逆能力降低的情况。增施本轮高效复合肥,可促使作物根系发达,茎秆粗壮,增产增收。
除了种粮大户和群众,汝集镇科技特派员和农技站工作人员近期也忙着下田间送技术、送服务,帮助群众解决农业生产中遇到的难题,助力丰产丰收。
据了解,汝集镇冬小麦施肥返青工作已于2023年1月底全面铺开,目前追肥进度过半。下一步,该镇将继续压紧压实村级责任,力争在2月底3月初全面完成该镇9.8万亩冬小麦的追肥工作,为今年夏季粮食丰产丰收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