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雾来耕作 果蔬空中长

胡英波打造“植物工厂”,推行雾耕技术让蔬菜产量直翻4倍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相比传统土培蔬菜种植,雾培一亩地相当于土培三亩地的种植量。”在利辛县城北镇,安徽青优雾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胡英波边检查农作物边说。雾耕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无土栽培技术,将农作物根部悬于高湿度营养雾中,是为植物供应水肥气三因子最直接、最充足、最适宜的方法。

蔬菜种在空中

走进这座“植物工厂”,记者看到,这里的蔬菜并不是长在土壤里,而是一颗颗插在白色的箱体内,立体垂直种植。叶子从塑料板上的圆孔中伸出来,根部则裸露在空中。大棚内时不时有喷雾的声音,胡英波向记者介绍,这种声音的出现就表示植物“口渴”了,机器正在给植物喷射营养液“解渴”。胡英波说,在蔬菜根部附近有传感装置,它会把当天的光照、温度、湿度,包括叶面温度和根部温度等数据传到控制中心的计算机平台,经过数据分析之后,平台就会发出操作指令,对根部喷射气雾。每次雾化过后,多余的水还会回流到控制中心,经过微量元素的再次配比,进行循环利用。因此,雾化栽培的用水量只有传统农业的1%,非常低碳。

“这一波是我们5天前刚刚种植上的紫色生菜,20天之后就可以收获了。除了这些,大棚里还有黄瓜、芥兰头、西红柿等8个品种的蔬菜,都是几天前刚刚种上。”胡英波说,每种蔬菜的生长周期不一样,叶菜类的生长周期是20天左右,黄瓜需要30天,西红柿就需要50天左右。

在种苗种植上之后,整个大棚内每天只需要三至四名员工进行巡查和检测,观察植物生长情况,并判断各个棚内喷雾系统是否正常工作。

产量可翻4番

胡英波的老家在山西省运城市,2021年他前往浙江丽水学习了雾耕技术,并将这项技术带到了亳州。2022年,安徽青优雾耕农业科技项目正式落户亳州。

“雾耕农业的蔬菜种植,不仅无环境污染、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等,产量相比传统技术种植的蔬菜,亩均可提高3至4倍,尤其叶菜类,高达5倍以上。”胡英波说,种植的环境不受局限,只要有电有水有光照的地方就可以进行气雾栽培,实施立体种植。气雾栽培对于土壤土质没有依赖,因此不管是城镇的空旷水泥地面,或是没有土壤的沙漠环境、不适植物生长的盐碱地,都可以进行植物的栽培。

胡英波会根据果蔬不同的生长周期调配营养液,他向记者介绍,植物的苗期、生长期和长果期所需要的营养液浓度不一样。

“目前,工人正在对蔫了的生菜叶子进行修剪,只留下好的叶子,这样不会分散营养,能够让蔬菜更好地生长。”胡英波边说边拿起剪刀,将紫色生菜已经枯萎的叶子剪下来。

农文旅融合发展

在“植物工厂”内,除了种植蔬菜,也融入了景观和科普教育的功能,在入口处,记者看到“两棵树”,这是胡英波专门定制的仿生树,但内部是雾耕机器,可以在大树上种植蔬菜。

“目前,基地年产蔬菜300吨,用雾耕技术培育出来的蔬菜,与土耕的相比口感会好很多,水分更足,也更嫩一些。”胡英波说,种植出的蔬菜将会输送至长三角地区进行售卖,也有不少游客带着自家孩子来到基地进行参观学习,如果有蔬菜成熟了,也会摘一些蔬菜回去。

胡英波不仅是安徽青优雾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同样也是利辛县城北镇镇南社区的科技特派员,在他创办安徽青优雾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之前,专心研究冬枣种植,城北镇种植冬枣的农户遇到了种植方面的问题都会向他请教。

“接下来农场还会不断更新果蔬的种类,进行农文旅融合发展,建设科普基地、发展研学旅游……希望雾耕能成为一种产业振兴模式,让更多地区的农业得到发展。作为科技特派员,我也会发挥自身特长,对村里农户的种植问题进行解答,帮助农户们创业致富。”胡英波说。  

(记者 吴宛谕 文/图)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