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菜行情喜人 创业干劲更足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工人们正在忙着采摘青菜。

“我今年70多岁了,不能干重活,在这里摘菜、装箱,一天能挣40元,还能活动活动筋骨,真不错!”2月19日,在谯城区古城镇柴庙村委会徐礼隆蔬菜种植基地,村民柴修坤老人一边干活一边说。

记者在现场看到,30多名中老年农民正在蔬菜大棚里忙着采摘青菜。装箱后,这些青菜将运往太和县蔬菜收购点。

49岁的徐礼隆原在天津打工种菜,随着孩子渐渐长大,他和妻子就带着学到的种菜技术,回到家乡自己创业。开始时,由于缺乏管理资金和技术,露天种植小青菜、汤白菜,效益不是太好。他就多方筹集资金,于去年建起了54个设施大棚,蔬菜质量、产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受疫情影响,种植的青菜难以运往外地销售,尽管当地镇村党组织多方帮助其寻找销路,但仍然遭受了不少损失。

新年伊始,当地镇政府相关部门了解到,徐礼隆的菜地里路面没有硬化,一遇阴雨天,往外运菜比较困难,就支持他2万元,铺好了砖路,为他的生产提供了便利。这更加激起了徐礼隆创业的热情。

据徐礼隆介绍,目前青菜市场行情喜人,原来每公斤仅在1元左右,现在价格达每公斤近4元。这茬青菜有22棚,每天能采摘3吨,徐礼隆和妻子吃住在基地,尽管离家只有2公里路,他们却很少有时间回家。

徐礼隆不仅自己靠种菜走上了致富路,还为当地约30名留守老人提供了就业岗位,他们靠自己力所能及的劳动,每月人均能挣1000多元钱。

看到蔬菜市场需求量增大、价格上扬,徐礼隆的干劲更大了,“下一步,我准备继续扩大种植面积,已经通过村委会和临近地块的村民协商,再扩种50亩至100亩。”谈到未来的发展,徐礼隆充满了信心。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