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加快”看亳州】南北合作共建 结出丰硕成果——“两个加快”看亳州之亳芜园区篇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2012年1月,经省政府批准,亳州芜湖现代产业园区宣告成立。

“五上”企业149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65家,规上服务业19家,限上商业22家,建筑业30家,房地产2家;园区累计签约项目432个,计划总投资1035亿元。其中5-10亿元项目32个,10亿元及以上项目34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0亿元,实现财政收入30亿元;现有市场主体1630户,投产企业450余家,“四上”企业147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67家。这是亳芜园区成立以来的成绩单。

近年来,亳州芜湖现代产业园区充分发挥南北共建的资源优势,不断探索新思路、新机制、新做法,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一座初具规模的现代新城崛起在亳州城南。

芊荷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优化环境 助企成长

园区是工业发展的沃土。作为省委、省政府设立的亳州、芜湖南北两地合作共建的省级特别政策区,亳芜园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地客商来亳投资兴业,为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们公司是2021年5月份过来的,厂房是现成的,安装调试设备后,很快就投产了。”日前,在亳芜园区电子信息产业园A区,安徽优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杨丽带领记者来到分布在四层楼房里的各个车间,切割、数控、抛光、3D热弯、钢化、清洗、印刷……一道道工序有序推进,现场机器轰鸣,环境整洁。

安徽优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从深圳“搬家”到亳芜园区。公司生产厂房达2万平方米,主要生产各类手机触摸屏盖板玻璃、PDA视窗玻璃以及电容式触摸屏,拥有20多条生产线。“之所以把公司迁到亳芜园区来,是看中了这里得天独厚的人力资源和区位优势,以及优越的营商环境。”杨丽说,从公司落地到投产,亳芜园区派出“事务代表”全程替企业跑腿,为企业快速投产打下了基础,去年公司的销售额已突破1亿元。“发展这么快,这是让公司没想到的。”杨丽说。

其实,优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之所以选择落户亳芜还有一个小故事——与如今的邻居中融芯航科技有限公司有关。

“亳芜园区的好口碑传得快!我们公司与中融芯航科技公司是非常好的朋友。我们一听他们介绍这边环境很好,于是也跟着过来了。”说起这,杨丽高兴地笑起来。

“我们公司是2021年1月在这里扎下根的,当年10月投产,并被认定为规上企业。”中融芯航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勇说,公司搬到这里后得以快速发展,离不开园区的高效、贴心服务。

为了帮助企业尽早落地投产,去年以来,亳芜园区创新推出“事务代表”制,从机关党员中抽调精兵强将,采取“全下沉”“半下沉”方式进驻重点企业,全程为企业提供服务,帮助企业纾困解难。目前,“事务代表”累计为企业代办事项300余件,帮助企业兑现发展扶持资金3亿余元,协助多家企业获批贷款超亿元。

主导产业 加快发展

招商引资企业接二连三落户,带动亳芜园区产业大发展。

“大健康、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生产性服务业这些支柱性产业已基本形成,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的首位度超过20%。”亳芜园区管委会企业发展促进局工作人员张永杰表示,近年来,随着亳芜园区的不断发展,如今园区产业定位更加清晰。

不仅是招商引资企业发展态势良好,越来越多的本土企业也在亳芜迅速成长起来。

亳州市芊荷药业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代表。

2020年建成投产,用工150多人,年销售额6000多万元;2021年用工370人,年销售额达3亿元;2022年用工380多人,年销售额再次突破3亿元。这就是亳州市芊荷药业有限公司的成长轨迹,数据也凸显了公司强劲的发展势头。

“我们公司立足大健康产业,除中药饮片以外,还从事花草茶的生产经营。” 亳州市芊荷药业有限公司行政总监赵成林说,现在公司的产品已从亳芜园区走向全国各地。

近年来,亳芜园区在加快打造大健康、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2.5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即“3+1”主导产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打造了电子信息、新材料、五金机电、数字经济、人力资源、服务外包、现代物流、医疗器械等十大特色“园中园”。

2022年11月底,KW智能网联新能源环卫车正式下线,奇瑞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项目厂房首根钢柱吊装,阿里云(亳芜)双碳数字经济产业园正式与亳芜园区签约落地,亳芜园区新能源汽车产业、数字经济再添新翼。

南北共建 成果显现

据了解,2022年,亳芜园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34.6%、工业增加值增长20.1%、建筑业总产值增长11.6%、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8.1%、工业投资增长37.3%、技改投资增长48%。亳芜园区在2021年全省开发区综合考评中排名上升22位;在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36个开发区考核中居第二档、第16位;在2021年南北合作共建园区建设发展目标考核中,居第2位。

如今的亳芜园区发展态势更加向好。“去年多数经济指标保持两位数增长,园区经营收入首次破百亿,‘四上’企业数首次突破百家、达147家,3家龙头企业产值首破5亿元。对这些规上工业企业产值首次突破1亿元的企业,园区将给予10万元奖励。”亳芜园区管委会企业发展促进局有关负责人说,根据园区《关于支持企业做大做强的奖励扶持办法》,以后产值每首次增加1亿元,奖补标准将增加10万元。

“近年来,亳芜园区充分发挥南北共建园区的优势,在皖北新型工业化的一线作出了积极探索,初步显现了南北共建的良好效应。”亳芜园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汤德余说,园区将力争到2025年实现“5333”目标。即园区经营收入较2021年增长5倍以上,打造大健康、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3个产值规模超百亿产业,引进3个投资超50亿项目,争创国家级亳芜中德生态示范园区、安徽省省际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安徽省南北合作共建示范园区3个示范园区。

亳芜园区还将努力在园区经济增速、产城融合等领域发力,逐步提升园区商住用地配比,到2025年底园区土地实现25%用于公共设施及生态绿化建设、15%用于生活设施配套、60%用于产业项目建设,进一步推动园区提档升级,推动皖北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加快突破,引领经济社会全面加快发展,为亳州奋力崛起贡献亳芜园区力量。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