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新闻网讯 今年3月3日是全国第24个“爱耳日”,也是第11个“世界听力日”。据了解, 听力损失是一种常见的致残性疾病,在各类残疾中高居首位。那么,在日常生活中该如何预防耳类疾病,避免听力损害呢?记者对我市相关专家进行了走访。
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何苗说:“从日常接诊的情况看,除了先天性耳聋外,中耳炎、外耳道炎、用耳不当等原因,是引起后天性耳部不适的多发因素。比如生活中很多人都喜欢掏耳朵,殊不知这些所谓的耳屎正是耳道产生的耵聍,对外耳道有保护和清洁作用”何苗介绍,许多看似平常的习惯均会对耳朵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
例如,很多年轻人无论是走路还是睡觉都喜欢戴着耳机,其实,这样的做法不妥。因为长时间佩戴耳机,使耳道处于密封状态,鼓膜及内耳毛细胞一直受到声波的刺激,极易引起听力下降,甚至诱发突发性耳聋或耳鸣。
“在接诊中还遇到过因精神压力过大或过于疲劳引起的突发性耳聋。”何苗介绍,精神过度紧张,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使内耳小动脉血管发生痉挛,导致内耳血液供应不足,容易产生突发性耳聋。在近期接诊中遇到过一名中学生因日常学习压力过大,导致耳部突然不适,听力下降,所幸经过及时治疗逐步康复。
对于突发性耳聋的预防,何苗表示,要放松心情,减轻压力。平时学习、工作、生活不要过于疲劳,少饮咖啡和烈性酒,这样有助于减少和预防耳部疾病。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听力下降的原因有很多,比如遗传、病毒细菌感染、用药不当、感冒引起的中耳炎、噪声、创伤等。何苗提醒,一旦有了听力下降、听不清等症状,需要及早就医并采取干预办法,才能延缓听力下降的进程,减轻受损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