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新闻网讯 春暖花开时节,在谯城区十八里镇小怀村志刚桔梗种植专业合作社晾晒场,几名工人正在忙着翻晒鲜桔梗。洁白的桔梗在晾晒棚上铺展开来,形成一张白色的地毯,在附近田里绿油油的麦苗映衬下,构成一幅春日美景图。
“桔梗是一种药食两用的中药材,在亳州本地种植普遍。这种个头大的桔梗是从内蒙古拉回来的,体型大、质量好,更适合食用。脱皮晾干后销售给四川、东北和韩国的客户,用来做泡菜,也可以用来煲汤,味道很鲜美。”蒋辉一边晾晒桔梗,一边向记者介绍说,“我家的桔梗不用硫磺熏,不用炕烘,全部靠阳光晒干。这些桔梗晒干后,按大小分好类,装箱后出口到韩国,他们用桔梗加工泡菜。”
蒋辉是小怀村小李庄的农民,年轻,头脑灵活。他看到家乡的桔梗销售困难,就想方设法帮助群众跑销路。蒋辉收购桔梗,经过初加工后,出售给药厂。后来,又联系到山东的客户,把桔梗出口到韩国。在他的带领下,本地及周边的群众种植桔梗的面积逐年增加,接着蒋辉继续扩大经营规模,于2016年成立了亳州市谯城区志刚桔梗种植专业合作社,他负责技术指导和销售。如今,合作社每年销售桔梗可达1000余吨。
采访时,在蒋辉家里,有30多位村民正在娴熟地刮桔梗,给桔梗脱皮。“最忙的时候,有50多位村民干活,他们大部分都是附近的村民,由于年纪大了,不能出门打工,就来这里刮桔梗,每天能挣60元左右。”蒋辉说。
2021年,蒋辉流转土地1000多亩,种植中药材和粮食作物,实行机械化操作,带动本地村民科学种田。“下一步,我准备建个冷库,发展鲜活农产品经营。”蒋辉说。
近年来,谯城区十八里镇把产业发展当作乡村振兴的主要抓手,因地制宜,为各村找准产业,依靠退伍军人、返乡大学生、种田能手带动,逐渐形成“一村一品”,大力发展各种专业合作社,实行“市场+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动了村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