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桥集战斗纪念馆——在这里领悟伟大抗战精神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1940年11月,著名抗日将领、新四军四师师长彭雪枫率部在蒙城板桥集打赢了一场漂亮的歼敌战,写下了抗战史上光辉的一页。为纪念这次战斗,蒙城县在位于板桥集镇的雪枫公园里建立了板桥集战斗纪念馆。该纪念馆现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安徽省国防教育基地、亳州市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板桥集战斗纪念馆外景。

板桥集战斗纪念碑。

北淝河畔寻足迹

在美丽的北淝河畔,坐落着静谧而庄严的雪枫公园。走进公园,一座高大的纪念碑映入眼帘。

据讲解员潘晴介绍,纪念碑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外表由花岗岩、汉白玉和青石板等材料组成。碑身正面刻“板桥集战斗纪念碑”八个大字,由参与指挥板桥集战斗的新四军四师五旅旅长滕海清题字,碑座前后刻有碑文,两侧的浮雕生动再现了当年板桥集战斗的激烈场面。

纪念碑占地81平方米,寓意“八一”建军节;碑座高3.7米,寓意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碑高11.17米,寓意战斗发生在1940年11月17日。纪念碑的右侧为板桥集战斗纪念馆,占地面积13200平方米,分为前厅区、展区、放映区、服务区、工作区五大区,展示了100多幅珍贵图片和部分实物,收藏了120名将军的题词,回顾了新四军的成长战斗历程,再现了彭雪枫将军率领的新四军四师英勇杀敌的情形。

一战歼敌千余人

抗日战争时期,彭雪枫将军的足迹遍布亳州大地,率领将士们浴血奋战,英勇杀敌,留下了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发生在蒙城县板桥集镇境内的板桥集战斗,就是其中的一个。

据史料记载,1940年11月16日,驻徐州日军第12独立混成旅团及驻蚌埠、宿县之日伪军共5000余人,在飞机掩护下,驾汽车70辆、坦克20余辆,沿宿(县)蒙(城)公路西犯涡阳、蒙城等地。

11月17日拂晓,新四军四师五旅在师长彭雪枫、旅长滕海清的指挥下,与日伪军在板桥集展开了殊死拼杀。整个战斗历时两天一夜,我军先后进行了阵地防御战、攻坚战和遭遇战,以伤亡300人的代价,歼灭日伪军1200余人,击毁敌坦克两辆、汽车19辆,取得了重大胜利。

此次战斗还击落了日寇“九八”式358号轻型轰炸机一架,极大地鼓舞了抗日士气。是年12月初,新四军四师派专人护送敌机残骸,先到涡阳后又转到洛阳展览。

为彰显板桥集战斗的重大历史意义,如今,一架歼-6战斗机退役机被安放在雪枫公园,与历史上的那段红色岁月“遥相呼应”。

革命精神永流传

2006年,为弘扬革命精神,蒙城县在雪枫公园内修建了板桥集战斗纪念馆。纪念馆开馆后,每年接待的党员干部、群众和青年学生数以万计,有力推动了蒙城县国防教育和爱国教育的深入开展。

据了解,板桥集战斗纪念馆是蒙城县继革命烈士纪念馆后,第二个被省政府命名的国防教育基地。在这里,人们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人和蒙城人民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深刻领会到伟大抗战精神的内涵。

近年来,蒙城县重视和保护红色资源,加大政府投资开发力度,建成高标准的教育、旅游景点,接待游客日益增多。如今的板桥集战斗纪念馆,已成为皖北地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革命传统教育场所。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