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新闻网讯 近年来,市关工委以加强青少年教育引导和关爱保护工作为抓手,积极探索“教助”有机结合,聚焦青少年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积极实施“五老”关爱工程,主动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不断增强广大青少年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精心助学添动力。市关工委积极牵线搭桥,促成陶行知教育基金会多项捐赠项目落地亳州。基金会安徽项目组为全市各地特困学校和儿童福利院每人每天免费捐赠一盒营养奶,为每个县区20名贫困生每人每年捐助5000元,持续10年;为各校免费捐赠饮水机和配套专用水杯,按照每200名学生平均安装一台饮水机,并免费维护;为部分学校捐赠2.0智慧云平台。并利用“六一”儿童节等节日深入基层学校,看望慰问孩子们,让农村孩子感受到了关心关爱之情。
耐心助困提能力。市关工委动员“五老”依托儿童之家、青少年活动室、农家书屋等阵地,协同做好农村留守儿童、流动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青少年群体的关爱与服务工作。
细心助孤强内力。市关工委联合市民政局、市卫健委等单位,落实各项救助措施,解决孤儿生活、学习、思想上的难题。帮助学校开设“心理咨询”“心理保健”等心理辅导课程,与孤儿一天一沟通、一星期一交流,一月组织一次关爱活动,努力为孤儿提供细心、周到的亲情化服务。
尽心助残增活力。市关工委联合亳州市特教学校,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扶残助残活动,进一步唤起社会各界对残疾人的关注和支持,让平等、参与、共享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热心助业挖潜力。市关工委充分发挥“五老”在乡村振兴中的服务和推动作用,开展农村青年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人才、乡村公共服务人才、乡村治理人才、农业农村科技人才、乡村工匠等培训,助力培养有理想、懂技术、会管理、会经营的乡村新型青年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