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初出茅庐的中专毕业生到独当一面的业务骨干、从不善言辞的黄毛丫头到同事口中的“热心大姐”,从事税务工作27年来,她始终以饱满的工作热情、认真负责的态度默默耕耘在工作一线,服务好每一位纳税人。她就是利辛县税务局纳税人缴费人权益保护中心负责人于秀娟。
于秀娟进校园宣传税收知识。(受访者供图)
“不把你的业务办完,我们不下班”
1996年,18岁的于秀娟中专毕业进入利辛县地税局工作。青年路办税服务大厅是于秀娟工作最长的地方,17年。她服务过的纳税群众不计其数。办税服务大厅是税务部门对外服务的窗口,“提高纳税人的满意度”一直是于秀娟的宗旨。
一位纳税人,每次来办税服务大厅都会开至少20份发票,最多时40多份,需要几个小时才能办完。于秀娟每次都提前联系,与他约定好时间,单独开辟服务窗口。既为他做好服务,又不影响其他群众办理业务。而且该纳税人家在外地,每次来办业务都是下午。时间长了,他也感到不好意思。于秀娟总安慰他,“不把你的业务办完,我们不下班。”该纳税人非常感动,一次办完业务,向工作人员借来纸和笔,当场写了一封感谢信后才离开。
青年路办税服务大厅还成立了志愿服务队,主动为纳税人提供限时办结、延时服务、容缺办理等贴心服务。
这些年,青年路办税服务大厅和于秀娟收到感谢信的不计其数。她总是将这些荣誉小心翼翼地保存好,“这是群众对我最好的评价,激励我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于秀娟说。
当好“娘家人”,为纳税人解难题
针对纳税服务过程中存在的瓶颈问题、纳税人缴费人的涉税痛点难点问题,利辛县税务局创新服务模式,于2022年4月设立了纳税人缴费人权益保护中心。于秀娟任中心负责人。
权益保护中心成立第二天,一名叫丁艳荣的老人来办税服务大厅为儿子补缴社保,被告知要缴纳8000多元的利息,一时想不通,情绪很大。
于秀娟将丁艳荣老人请到办公室,耐心告诉老人这些利息不是罚款,是按期缴纳社保理论上产生的收益,由于她儿子没有及时缴纳,比正常缴费的人少了这部分的收益,需要由她儿子补齐,这样才能享受到正常的社保待遇,这些钱最后都会存进她儿子的社保账户。
当着丁艳荣老人的面,于秀娟和利辛县人社局通了电话,验证了自己的说法。“你真是太热情了,让我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对不起啊。”老人临走时向于秀娟表示感谢。
按照国家相关政策,安徽禾丰牧业有限公司不需要缴纳增值税。春节过后,该公司准备开展一项技术服务类业务,属增值税纳税范围。公司财务人员电话联系了纳税人缴费人权益保护中心,咨询如何缴纳增值税。“没想到一个咨询电话,工作人员就帮我们办好了相关手续。”3月21日,该公司财务负责人杨稳说。
纳税人缴费人权益保护中心成立以来,已受理各类业务300余起,均得到有效解决,解决率100%。“我们就是纳税人的‘娘家人’,他们有困难,我们责无旁贷。”于秀娟说,今后她将继续做好税收“勤务员”,维护好、保护好纳税人缴费人的合法权益。
化身“志愿红”,送税惠政策上门
工作中,于秀娟经常思考,如何给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如何把税惠政策装进百姓“口袋”?
于秀娟把“税务蓝”和“志愿红”结合起来,利用在办税服务大厅工作的优势,以办税窗口为阵地,开设“税法小课堂”,为等待办税的群众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和辅导,为纳税人一对一答疑解惑,宣传“减免缓退”税费政策,截至目前已开讲120余场次,受益群众3000多人次。
为提高税收优惠政策知晓率,于秀娟带领办税服务大厅志愿服务队在节假日时间,进企业、进工厂、进社区、进学校,扩大政策覆盖面。
税收牵涉每个人的切身利益。近年来,办理涉税业务的市民越来越多。
为提高群众办事效率,于秀娟和同事积极宣传电子税务局,引导群众线上办理涉税业务,引导纳税人通过智能终端等方式办事,同时做好配套服务。于秀娟说,要让群众“多走网路,少走马路”,不断提高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
快评
用微光点亮一片星空
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她奔波忙碌的身影;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她冲锋在前的担当。从税27年来,于秀娟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
光芒再微弱的星辰,只要肯发光就能照亮一片天空;一束光照不亮整片天空,但能引领众人前行。于秀娟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投身志愿服务,无私奉献社会。路途再遥远的征程,只要肯前行就会有到达的一刻。在于秀娟身上,我们看到星辰和征程,也看到了天空和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