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23年用“热血”为生命加油——记安徽省岗位学雷锋标兵龚继峰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一想到我的血液能挽救一个生命,就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每每谈起无偿献血,亳州市双沟完全中学退休教师龚继峰都满脸自豪。

23年,无偿献血143次,4000毫升全血量,253个治疗量血小板。无偿献血已经成为龚继峰的一种习惯,一份不可缺少的坚守。

虽然年龄过了献血年限,不能再继续献血,但龚继峰依然奔走在志愿服务的路上。

2022年3月15 日,龚继峰进行了最后一次无偿献血。(受访者供图)

一个简单的想法,他坚持了23年

1981年7月从亳州师范学校毕业后,龚继峰进入亳州市双沟完全中学,成了一名语文教师。

龚继峰第一次无偿献血是1999年6月,在双沟中学的校园里。当时血库血液紧缺,龚继峰牵头联系无偿献血车来到学校,并组织了20余名教师一同献血。

“起初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帮助那些需要血液的人。”龚继峰说。

抱着这个想法,龚继峰一坚持就是23年。

2010年以前,在我市献血只能献全血,献全血两次之间的间隔不少于6个月。而献血小板,两次之间的间隔不少于2周就行了。

2010年2月,市中心血站引进了血小板分离机,可以献血小板了。少了时间间隔的限制,龚继峰当即捐献了一个治疗量的血小板,成了我市使用血小板分离机献血第一人,献血也更积极了。

只要市中心血站给龚继峰打去电话,都会得到积极回应。

2013年6月的一天下午,龚继峰突然接到市中心血站的电话,称有病人急需O型血小板。当时龚继峰正在距离市区30公里外的学校,他从谯城区双沟镇拦了辆出租车,直奔市中心血站采集了两个治疗量的血小板。龚继峰的及时捐献,挽救了一个鲜活的生命。

贡献“一腔热血”,助力疫情防控

2019年,龚继峰献血小板13次;2020年,19次;2021年,18次。

为什么2020年和2021年这两年龚继峰献血次数明显增多?因为疫情。

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受疫情影响,前往各献血点献血的群众有所减少,加之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接种者或基因重组疫苗接种者接种疫苗48小时后才可献血,多种原因叠加导致我市临床用血供应出现紧张。

疫情防控期间,龚继峰献血更勤了,平均每半个月就会去献一次血小板,累计献了38个治疗量。2020年,龚继峰交纳特殊党费2500元,用于疫情防控工作,为疫情防控贡献“一腔热血”。

身边经常有人打趣地问他:“你是不是献血献上‘瘾’了?”龚继峰总是说:“哪有什么‘瘾’?只要有病人需要,只要自己身体健康,献点血算得了啥!”

2022年3月17日,是龚继峰60岁生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规定,献血年龄最长只能到60岁。3月15日上午,龚继峰来到市区魏武广场爱心献血屋,进行最后一次血小板捐献。

当天,市中心血站的工作人员和市红十字会志愿者为龚继峰过了一个特殊的生日,向他表示由衷的敬佩和感谢。市中心血站站长彭杉说,龚继峰让大家感受到了平凡人的大爱精神,他的精神值得所有人学习。

献血虽有年限,奉献没有止境

龚继峰深知,一己之力是微不足道的,他带动家人、亲戚朋友等加入无偿献血的队伍中来。

2004年,龚继峰的爱人尹素芳开始无偿献血,累计献血20余次,曾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志愿者奉献奖铜奖。

2015年4月,龚继峰与志愿者王德志等一起发起成立亳州市无偿献血志愿者协会,龚继峰任协会第一届理事会副会长。2019年,该协会更名为亳州市红十字志愿者协会。

协会成立以来,龚继峰经常带领志愿者深入社区、学校、广场、机关等,为大家宣讲献血、献造血干细胞、献人体器官等“三献”知识。因为是一名语文教师,每次龚继峰都能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大家在快乐的氛围中了解到“三献”知识。

虽然献血有年限,但奉献没有止境。龚继峰现在是市文明办招募的一名文明监督员,依然在通过“三献”知识宣传和志愿者服务活动,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快评

致敬献出“热血”的每个平凡人

23年来,他用自己的“热血”为素未谋面的他人送去了健康;23年来,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身边人证明了“无偿献血利人利己”;23年来,他用自己的点滴事迹践行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

那些用爱堆积起来的数字,凝聚了龚继峰的执着与坚持,他用最直接而真诚的行动,播种爱的希望,以“一臂之力”传递“红色”正能量,践行着志愿者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还有很多无偿献血者正走在传递爱的路上,还有更多平凡又不平凡的故事在上演,正是这种无私精神,换来了一次又一次生的希望。致敬献出热血、书写大爱的每个平凡人!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