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恩师李彬先生曾经是忘年交,但是没有想到有一天我居然成为了他的学生。
说来机缘巧合,在一个本地群里,我看到有人发了一条药都第三期书法公益班的招生信息,于是好奇地打开信息,心想在这个物质的年代,居然还有人搞这个,免费教学生写书法,再往下看,发现老师居然是李彬先生,这让我又惊又喜,惊讶的是原来自己的忘年交这么有爱心和恒心,知道他之前任谯城区文联主席的时候,一直为打造谯城全国“书法之乡”的美名而奔走,为了这个美名,不培养大批爱好书法的人群是做不到的,何况还是公益书法班,这样的耗心耗力,还不求回报,让我对这个书法班产生了兴趣,想去看看究竟。
我之前连笔都没有拿过,都不知道宣纸和普通纸的区别,所以觉得先报个名试试,估计我这样真正零基础的,人家也不会要的。我犹犹豫豫地打了李彬先生的电话,我说我这样的除了年龄符合,估计什么都不符合的了,笔都不会拿,李老师你看能收吗?没想到李老师居然没有犹豫,他说你先来试试呗!对自己有信心点,都能学会的。
听了这话,我居然来了精神。去大行一个朋友的店里买了点纸笔,就准备上车。接下来的事情,让我欲哭无泪。我因为不会拿笔,不会写字,让李老师和热情的同学们轮番拿住我的手,教我写字,仿佛在教一个刚学写字的小孩子,我拿住笔,好像拿了一个千斤顶,怎么都不敢落下,害怕落下以后,那丑陋的线条会让人不忍直视,原来书法不是这么容易的,我几乎像一只泄了气的皮球,变得没希望没自信。
写字的时候,我生怕别人看到,都是独自躲在后面写,不敢往人多的地方写,怕人家笑话我。点评作业的时候,我也是远远看着,知道每次都会挨批评,写的最差的一定是本小姐本尊。尤其是看到其他同学那苍劲有力的笔画,那严格规整的布局,我更是自叹不如。但是还好,李彬老师每次还是在我难看的作业面前认真观察,指出我的缺点不足,甚至“瘸子里面挑将军”,还能找出一点点稍微好看端正的点画说说,鼓励我。
写来写去,我似乎一点进步都没有,加上家人的极力反对,说“有时间搞你的本分工作,写写文章,女孩子写啥书法,有女孩子写书法的吗”?我红着脸把家人的话告诉了李老师,结果李老师说,“回去告诉你家里人,马上孙晓云女士就要成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的主席了,谁说女子不能写书法”?李老师的一席话,打消了我家里人的顾虑。
一直没有进步的我,虽然每天听李老师的课,感觉幽默风趣,贯穿古今,时而惹得同学们思考,时而让人欢笑,课堂气氛真是其乐融融。我觉得这一切都不属于我,我永远都是那个不能下笔写字的笨孩子。手抖动的厉害,手心出汗不敢写,怕一下笔就会浪费干净的纸张。
一直毫无长进的我打算就此告别书法。但是真的就浪费了这一个多月的时光了吗?眼看大家在李老师的淳淳训导下不断进步,难道就我一个人注定这辈子不能写字吗?
我思考良多,慢慢悟出很多道理,同学们用的毛笔都是兼毫,而我因为不懂,买了极其柔软难以驾驭的羊毫,我果断丢掉了羊毫笔,买了兼毫笔,然后在家挥汗如雨地练习,一直练到手开始有感觉为止。终于,李老师在我提交的作业中不无感慨地说“你写的终于有点书法的感觉了”,在老师的鼓励下,我努力迎头赶上,终于笨鸟先飞,和其他同学同步完成了点画这一阶段的功课。更让我难到骨头里的是,接下来的写字,我的手又开始抖,像小学生描红一样,描出了一个个小字,看着其他同学潇洒地挥墨运笔,我只有羡慕的份。我对李老师说,我字都写不了,还让我每周交作品,我做不到啊!不如别让我交作业了,但是李老师坚定地说:“你得交作业,难看好看咱关起门自己看,没有人笑话你”。于是我依葫芦画瓢,硬是让自己描出“作品”来交差,把自己写的字摆在角落里,甚至希望老师和同学们别看到才好。但是不管我放的多隐蔽,还是被老师找到,他还是那么认真地指点我,没有一点点歧视。
我就这样勉强地靠临帖临出来几个小字应付“写作品”这个环节。没想到这样还不算结束,李老师又让我们创新,这更难为我了,临帖还临不了,还创新,天啊,我想逃跑,和其他几个因为各种原因不能来上课的学生一样,我到此为止不干了。
但是李老师说:“大胆写,大胆创新,我反正不会笑话你们的”,面对学生们各种“稀奇古怪”的发明创造,李老师居然没有丝毫的嘲笑,反而还是不断地鼓励。在这样轻松自在的环境里,鼓励大胆创新的学习氛围,让一向天马行空的我,仿佛找到了释放的空间,原来书法并不是死搬硬套,也可以大胆去尝试创新的,我开始胆大起来,自己创新了各种书法组合形式,没想到居然得到了李老师的认可,毕业时我成为了班级的优秀学员,学了不到一年的时间,甚至还拿了市里面的奖项。一向没有自信,不敢看自己字的我,没想到作品在市文化馆展览了好几次,还让更多的人去观赏,这都是恩师的教诲给我的勇气,让曾经的书法小白慢慢蜕变。
谢谢恩师李彬先生,让一向没有耐心的我,能安静地坐下来写字,但是没有刻板地让我只是临帖,让我大胆创新,不管在将来的书法生涯中风雨或晴天,这个理念会一直在脑海里,让我感受到书法的博大精深和变化多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令工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李老师如一栽花的人,不断培育新枝新花,更是把阳春的光泽,洒向桃李树木,愿你的这种对书法事业和书法教育事业的热忱会继续开花结果,你的殷切目光和淳淳教导会陪伴在我们的左右!(作者 王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