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国在扫码查询用电情况。
亳州新闻网讯 “供电线路直达田间地头,今后浇水终于不再担心没电用了。”近日,在谯城区古井镇药王村,村民周建国望着麦田里自动旋转喷头正在均匀地浇灌小麦,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老周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电机浇水与传统柴油喷灌机的浇水效率差不多,但成本相差悬殊,同样工作10个小时,电机只要消耗七八块钱的电费,而柴油喷灌机却要花费上百元的油钱。“大家都知道电机浇水既方便又省钱,但电路不通成了‘拦路虎’。”周建国说,机井一般距离村庄较远,从家里拉电线过来,电压会随着距离变远而变小,影响电机出水量,有时还带不动电机。
为解决农田灌溉用电问题,国网亳州供电公司在谯城区古井镇试点实施“机井通电”工程,将供电线路架进基本农田,确保每个机井都能就近用上电。
“通过实地走访,我们还发现原有的计量设备存在用量大、投资高、乱搭乱接、安全隐患等问题,致使管理效率低和客户侧用电安全风险高。”国网亳州供电公司谯城供电服务中心副主任石红山说,公司成立了由青年员工组成的攻坚小组,积极探索5G新技术在电力营销服务中的应用,成功开发“智能用电管理终端”。
老周拿出一张卡片,在“智能用电管理终端”上轻轻一刷,再从下方四个插座中选择其中一个对应的按键,就可以正常用电了。“插座距离电井只有二三十米,一点都不会影响电机浇水,而且还支持功率更高的三项电机,方便安全多了,电价比居民用电还低。”周建国满意地说。
国网亳州供电公司古井中心供电所所长穆须涛告诉记者,每个“智能用电管理终端”内置三相表,兼容220千伏和380千伏两种供电方式,可以满足4个用户同时用电,而且都能保证有足够的电压。
“为落实好‘机井通电’工程,我们认真摸排古井镇机井现状,掌握了全镇机井数量、分布、井深、所需水泵电机功率等基础信息,逐村绘制机井分布图。”穆须涛介绍,截至目前,首批5套“智能农业用电管理终端”已安装完成,今年还将再安装55套终端设备。
记者注意到,“智能用电管理终端”还具有智能支付、智能保护等远程功能,今后村民不仅可以“刷卡用电”,也可以“扫码用电”。老周打开手机微信,进入微信小程序,电站桩号、使用时长、费用等详细信息一目了然。
“下一步,我们将在试点的基础上,扩大‘机井通电’的覆盖范围,争取早日实现全覆盖。”国网亳州供电公司总经理汪泳表示,“机井通电”工程的实施,解决了农业灌溉用电问题,让农民享受到了国家政策优惠的便宜电,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实现农业排灌安全用电、规范用电、智能用电,为粮食稳产高产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