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思前,慢慢想后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很多事情,是急不来的,也没有办法急,着急有什么用呢。葡萄牙诗人费尔南多·佩索阿在诗中写道:“我不着急,着急什么?太阳和月亮不着急,它们是对的。”读到这句诗时,忽然就想,我们又急些什么呢,为什么要着急呢?如此也便释然了。凡事都该顺其自然,都可以慢慢思前,慢慢想后。反正许多事情都不需要急于一时。

看天气预报上说,明后天都有雨,且有中到大雨。想了一想,中午的时候,还是和妻子将放在阳台外面的盆栽牡丹搬了下来,搬到雨篷下面。今年的牡丹花,开得略早于往年,清明刚过,家里的几盆牡丹花已经开了,开得正好。盛花期的牡丹,一旦被雨淋了,花瓣很快就会掉落,花期也会随之提前结束。牡丹养了一年,就等着这几天看花呢,怎么舍得它们早早地谢了呢。思前想后,我们还是赶在下雨之前,将它们移到雨淋不到的地方,希望能多看几天盛开的牡丹花。花开时看花,是可以慢慢去看的,譬如牡丹,而养花的过程要漫长一些。等待一种花开,一等便是一年,有时等待的时间会更长一点。一季花开,我们稍不留意,就会错过了。错过了,又能怨谁呢。这么多年来,自己不知道错过了多少花开的季节,不知道错过了多少种花的美好。有时想想,多数时候是自己对于花开的漠不关心,本以为生活是充实忙碌的,实际上却是潦草而荒芜的,少了一些花开的色彩,少了许多看似并不重要的东西,日子也就少了些趣味。

上个周末,妻子带孩子回娘家了,我就把一直想读,却又没有去读的詹姆斯·乔伊斯的长篇小说《尤利西斯》给看完了,那套深绿色的书,放在书橱里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了,终于有时间读了,心里有种很释怀的感觉。开始读《尤利西斯》时,对照着注释册和导读册,一点一点地往下读,读得很慢,也很艰难,好在有时间慢慢读。读了一段时间后,看的注释多了,对于布卢姆和都柏林就有些熟悉了,有时对于正在读的内容,会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于是凭着记忆,将书往前翻,总能找到印象中读过的那段内容,慢慢地这些内容就在头脑中连贯起来了,形成一个由人物、情节、地名、街道和一些细节织就的网络,形象地立体起来,也开始喜欢上了其中的一些人和地方。

晚上睡觉时,我仍在想着那本书的内容。夜里,书就放在书桌上,我就坐在书桌前,慢慢地回想书中的内容,由前而后,由后向前,如一只蜘蛛在自己织的网里自由爬行般,我也想象着自己在布卢姆的都柏林,随意地走过一处街道,遇见一个人,经历一些事,过程是那样的有趣和不可思议。

闲下来的时候,我喜欢一个人找个地方,静静地坐一会儿,或是走出去,找一个安静的地方,随意地想想心事,想着一些人和事。慢慢地思前想后,将一些熟悉的人和经历的事,在心中默默地想一遍,或者将一些人和事混在一起想想,想想事的过程,想想人的有趣。有时,也会围绕着一个人的一些事,或是与一件事相关的一些人,串联起来想,像是在串一串与人与事有关的串珠,很有意思。慢慢地思前,慢慢地想后,总能想明白一些事,想清楚一些道理。

“我只能坐在此刻我在的地方”,慢慢思前,慢慢想后,此时此刻,春天与我无关,远方和诗与我无关,很多的人、很多的事,也都与我无关。偶尔能有一些时间,只是单纯地在此刻我在的地方,就那么简单地待着,沐浴着阳光,听听风声鸟鸣,或是茫然地望着眼前的一切,随意地想些可有可无的心事,就很好。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