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种植物都有自己的个性、爱好和生活习惯,人类几乎改变不了它们。
秫秸攒花是乡下对蜀葵的一种叫法,我认为极为形象。进入四月,它们陆续破土而出,一秆一秆的,都长得高高的,直直的,像极了农村的秫秸。这种花不需要刻意栽种,不管哪里落下了种子,都会泼辣辣长出一大片,看上去又朴素又茁壮。
秫秸攒的秆,通体青色。叶大而厚,基本上呈心形,带有浅浅的五裂或七裂。最奇妙的是它的花骨朵儿,青色的花托,青色的外皮,像极了一个个青色的“小包子”。上面撮着口,安安静静地立在叶(腋)窝里。包子尖儿向上,每一秆秫秸攒上,这样的“小包子”几乎从头长到尾,多达十余枚。
一周左右,青色的“小包子”吐出红的、白的、紫的、粉的或紫黑色花絮,像调皮的小孩子伸出小舌头,可爱极了。它这种调皮的样子也要持续几天。花瓣儿露出越多,“小包子”的青皮显得越小。最后它们完全挣脱了青皮的束缚,欢天喜地地打开了。
你不知道这花有多神奇。随着花瓣儿越吐越多,原来口向上站立的小骨朵,慢慢与茎秆垂直了。这样,花儿就全部向外开放了。有单层的,有重瓣儿的,花朵大而美,中间的花蕊上满满的都是粉。一朵花一开就是十几天啊,不管白天黑夜,开得精精神神,开得红红火火,难怪人们称它们为“勇往直前”。
无数的秫秸秆连成一片,一根根一秆秆,色彩纷呈,如火如荼。
这些燃烧的生命,十几天后,慢慢合拢,重新被青色的皮包裹起来,留下枯的尚未收尽的花瓣,拧结在“包子口”。最奇妙的是,它们又恢复之前的站姿,直立在腋窝里了。
这些干枯的花,颜色并非枯黄,它也是相当神奇。白花萎后变作绯红,绯红的变为深红,紫的呢,直接成了黑色。它们就拧结在“包子口”,一直到“小包子”在风吹日晒中慢慢变黄,干枯,才肯脱落。
这些枯黄的“小包子”,站在青秆的腋窝里,偷偷孕育自己的宝贝,等待它们慢慢成熟。从六月中旬开始,就有秫秸攒花的种子逐渐成熟。一边灿若朝霞,一边孕育结籽。这样子会一直持续到秋天。
秫秸攒结蒴果。后期,咧嘴的“小包子”中,挤满一圈扁圆的种子,黑黑的硬硬的。它们会一直待在里面,接受风雨雪霜的洗礼,承蒙太阳月光的抚慰,等日复一日的风把它们摇落下来,重新回到大地妈妈的怀抱。
秫秸攒花,学名叫蜀葵,原产中国四川,故名曰“蜀葵”。高可达丈许,花多为红色,故名“一丈红”,于六月间麦子成熟时开花,又名曰“大麦熟”,不过皖北一带农村,还是喜欢称它为秫秸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