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记忆里,父亲喜欢下地干活,开心时干活,不开心时也在干活,在父亲眼里,农活永远干不完。
父亲是个高中生,因为种种原因未能上大学,便安心在村里种地,于是“农民”成了父亲的标签,但父亲又不甘心一辈子只靠种地生活。用父亲的话说,他要做一个有文化的农民。
于是,父亲不知从哪儿抱回一摞书,足足有半米高,那些旧的发黄,甚至有些发霉的书,被父亲视为珍宝。每日干完农活,父亲一个人躲在杂物间,借着煤油灯微弱的光开始学习,有时一学就是一整晚,有时学累了,干脆就在杂物间睡下了。
父亲除了自学以外,还会参加乡里、县里聘请的果树专家讲课,在那个年代,这样的学习机会很难得,父亲分外重视。
时间不会辜负努力的人。经过很长时间对农作物的学习、实践,父亲终于在小镇开了一间属于自己的小店,店名“王某某农资经营部”。看着一屋子摆满农产品的货架,父亲笑了。我想,货架上摆放的除了产品,还有父亲的心血。
父亲的客户群是农民。父亲做生意,喜欢赊账,十多个笔记本里密密麻麻地记着赊账人的姓名、时间、金额。我问父亲,我们开店做生意,为什么还要赊账。父亲笑着说,庄稼人不容易,如果不赊账,他们没钱拿什么种地,一年的收成又在哪里?父亲大概忘了,他也是个农民。
前几日,我抱怨自己的工作太累,闺蜜工作轻松,想要换工作时,父亲笑着说,人一生走的路很多,适合自己的路却很少。每个人都有他的路,人的不幸在于他们不想走自己的路,总想走别人的路。
听了父亲的话,我恍然大悟,原来,累的从来不是工作,是对别人的羡慕。
直到现在,父亲仍然坚持初心,是个不折不扣的农民,一路上专心研究土地,研究农作物,带领庄稼人在土地里收获财富。我想,这就是父亲这样一辈子要走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