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增收见效快 产业发展有“姜”来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4月17日,来到安徽省利辛县幸福村李俊兴家的田地里,他家的生姜都已全部种植完毕。

眼下,随着气温的升高,正在种植生姜的好时节。这几天也是李俊兴比较忙碌的时候。

据李俊兴介绍:现在生姜已全部种植完毕,种植生姜时,要特别注意土地的平整,开沟的深浅,还有姜种的摆放,要保证生姜的通风等都有严格的要求,不然的话会影响生姜的产量。

随着国家“两块田”的实施,孙庙乡加大了对特色种养的宣传,鼓励当地种植大户和合作社,种植经济作物,既能增加本地劳动力就业,又能增加经济收放,还能调整本地产业结构。

“我学习种植生姜已有3年有余,种植生姜4.5亩,现在每亩生量约为8000斤左右。种植生姜的成本主要来自姜种、化肥、地膜、农药、遮阳网、人工费等。生姜产出后,会有专门的采购商来上门回收,不用担心销路问题。按照上一年的市场行情,生姜每亩销售约为2万元,成本约为1万元,每亩收益高达1万元,远远高于其他经济作物。”李俊兴说道。

土地是农业发展的基础,积极发展特色农产业,帮助农民增加收入,促进本地劳动力就业是加快农村发展的有效途径。

孙庙乡党委书记孙同奎介绍道:“我们乡属于平原地区,其他产业发展较为缓慢。要促进本地发展,就要发挥我们本地的优势,积极拓宽农业发展,通过发展特色产业,促进乡村振兴。目前我们乡共发展特色产业有大棚蔬菜、瓜果、花卉、草莓、羊肚菌等种植业。我们也在不断培训在乡村产业发展方面的带头人和引路人。”

作者:周晓琪  李素英

编发:亳州头条

(责任编辑:丁静)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