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涛:脚上有泥土 心里有乡亲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亳州新闻网讯  扎根基层近40年,播放露天电影、建设文化活动中心、创作剧本……董涛在见证乡村文化变迁的同时,一直在积极探索新时代乡村文化发展途径。2021年2月,董涛获评“亳州好人”。

董涛出生于1963年,从1992年开始担任涡阳县临湖镇文化站站长。当时的文化站仅一间40余平方米的办公场所,1名工作人员,仅有的一台电视机也因为用电紧张、信号不好,收视效果差。董涛了解到相关诉求之后,通过镇上向县里申请了一台电影放映机。从1992年至2012年,他共为群众放映了5000多场露天电影。

2010年,在他的积极争取下,上级拨款35万元用于新建镇文化活动中心,镇文化活动中心从当初仅有一间房、一张桌,发展到室内650平方米、室外5000平方米,集培训、展演、文化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型文化活动中心。目前,该镇文化团队由6个唢呐班,发展成具有2个业余剧团,40支五禽戏、太极拳、广场舞等近5000余人文化志愿服务队。

多年来,董涛用手中的笔创作出一个个接地气、深受群众喜爱的作品。2015年,他创作的小说《捧场》获教育部、中国人民大学刊期《素质教育》中篇小说征文一等奖;2019年,作品《伐子都》获中国戏剧协会第六届全国优秀小品展演优秀导演奖。脱贫攻坚战打响后,董涛先后组织编排、创作扶贫宣传剧本21个、演出500余场次,举办扶贫、脱贫技能培训班28期,培训受众6000余人次。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