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春天里 勇夺“开门红”——2023年一季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述评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这是一个争分夺秒的春天。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起步即冲刺的姿态“亮剑”提速,聚力“两个加快”,全面实施“六一战略”,开年跑出“加速度”,首季实现“开门红”。

这是一个争先进位的春天。

在全省省辖市市委书记、市长一季度工作会议上,市委书记杜延安代表我市第一个作经验交流发言,省委、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在讲话中多次点评了我市工作亮点。一季度,经济运行考核居全省第6位、皖北六市第1位;推进皖北“两个加快”考核居皖北六市第1位,三县包揽皖北22个县(市)考核前3位,谯城区居皖北17个市辖区考核第3位。

在省通报的24项主要经济指标中,我市增速居全省前8位的有19项、前5位的有15项、前3位的有10项、第1位的有3项,居皖北六市第1位的有14项。其中,地区生产总值557.6亿元、增长6.1%,增速居全省第4位、比去年同期上升7位,居皖北六市第1位;税收收入增速居全省第2位、较去年同期上升14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工业技改投资、工业投资增速分别居全省第2、3、4位,均比去年同期上升12位,均居皖北六市第1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全省第8位,较上年同期前移5位;新开工制造业项目投资增长330.9%,增速居全省第2位,高于全省268.2个百分点。

这是一个争相竞放的春天。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参保职工退休一次办改革》《社保卡的加减法 免申即享安全便民》两个案例,入选全国社会保险领域和社会保障卡领域典型案例;市医保局荣获全国平安医院建设表现突出先进集体;谯城区荣获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先进县;涡阳县、蒙城县均先后两个季度获2022年全省投资“赛马”激励;利辛县荣获2022年省政府“两强一增”行动激励县表彰;市农业农村局荣获省粮食生产先进集体。市长热线办推动我市成为全省唯一的热线改革创新试点;市商务局2022年电商发展工作考核居全省第一方阵……

在这个千帆竞发的春天,亳州捷报频传,继续向着希望出发!

古井集团灌装生产线。(资料图片)张延林 摄

市人社局工作人员(左)指导企业进行创业担保贷款一键申报。(资料图片)  张珍 摄

市民在亳州高新区万达广场金色华联超市选购“惠民菜”。(资料图片) 张延林 摄


聚力实体经济 新型工业化加快突破

狠抓产业转型。始终把实体经济发展摆在突出位置,大力实施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行动,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现代中医药、白酒、高端绿色食品制造、文化旅游四大支柱产业发展态势良好。规上医药工业产值增长26.5%;规上白酒企业销售收入占全省49.4%;规上农产品加工产值占全省13%、增长16.6%,居全省第1位;国内旅游人数、旅游收入分别增长22.6%、24.7%,分别居全省第4、7位。

狠抓园区升级。坚持把园区作为经济发展的主阵地,突出质量效益提升,实行市领导包保园区制度,推行“管委会+公司”改革,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高水平建设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0.8%、居全省第1位。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08家,比去年同期增加58家,超过去年全年28家。

狠抓招大引强。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带头“走出去”,市县党政负责同志用1/3以上时间抓招商,开展项目建设集中攻坚行动,新签约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06个、总投资1267.5亿元,分别增长77.7%、81.4%。其中50亿元以上4个、80亿元以上2个、100亿元以上1个。新落地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05个、总投资620.1亿元,分别增长52.2%、342.6%。投资120亿元的协合新能源智慧工厂等项目加快推进。

聚力城乡发展 新型城镇化加快突破

突出能级提升。锚定省际毗邻区域中心城市目标,建设连接周边河南各县快速通道,开通跨省公交线路,增强辐射能力。重显绩更重潜绩,投入12亿元实施72条道路雨污分流和284个易涝点整治,有效解决了“城市看海”问题。构建内联外通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完成交通运输业投资22.8亿元,增长237.7%。计划用三年时间打通中心城区49条断头路、建设12座跨河桥。

突出县域经济。错位发展涡阳绿色装配式建筑、蒙城汽车及零部件、利辛轻纺服饰、谯城现代中药4个百亿级产业集群。鸿路钢构涡阳生产基地在去年产值首次突破100亿元的基础上,今年力争突破150亿元,建成全球最大的钢结构制造研发基地;蒙城县拥有汽车及装备制造相关企业60家;利辛县围绕打造“中原纺织城”,拥有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8家;谯城区现代中医药产业园76家规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产值42.86亿元。

突出乡村振兴。做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畜头肉尾”文章,加快推进农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累计建成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24家,销往沪苏浙农产品855万吨、755亿元。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8%,累计改厕36.4万户,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覆盖1/3以上行政村,蒙城县、谯城区被评为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谯城区五马镇桥口村等24个村被认定为省级美丽宜居村庄。

聚力营商环境 发展动能加速释放

做优政务服务。一季度,我市政务服务考核居全省政务服务榜单第1名,连续4个季度居榜首。坚持以创新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深化“最多上一次网”改革,“全程网办”事项占比达99.6%。推动“免申即享”“税信通”等迭代升级,在全省率先推出“一键申报”“码上监督”、工业厂房分幢办证做法,“免申即享”累计为9602家企业发放各类奖补资金约3.9亿元,为228家工业企业分幢办理不动产权证。继续实行连续两年考核末位让位制度,调整2名市直单位主要负责人。

做强要素保障。发挥“亩均论英雄”在提质增效上的牵引作用,省级开发区新供工业用地全部按“标准地”出让。开展“十行千亿万企”融资服务行动、累计放款63.5亿元。为市场主体退税减税降费13.3亿元。新增市场主体3.3万户,总量达68.8万户、居全省第3位,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做实诉求办理。以自我革命精神在全国率先公布市县党政负责同志手机号码,筹建“接诉即办”中心,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事有回音”。常态化开展为企“六找一接”、周六会企日活动。开通12345“一线N端”为民为企服务综合平台,市县区联动“接热线、办实事”,以点带面为群众企业解决“一类问题”。

聚力民生福祉 生活品质显著提高

民生保障坚实有力。持续推进民生实事和暖民心行动,一季度民生支出80.1亿元,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84.3%。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197元,增长4.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148元,增长6.8%,增速均居全省第2位。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76.9%,超省年度任务15.4个百分点。

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信访工作居全省第4位、皖北六市第2位,信访总量、致省以上信访量分别下降20.7%、29.3%,重复信访下降33.1%,每百万人信访总量、进京访量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安全生产工作连续8年获评全省优秀,一季度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分别下降62.5%、41.7%、20%。

聚力担当作为 作风效能持续提升

始终坚持把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作为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教育引导全市党员干部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持“忠专实、勤正廉”,深入推进“三严三实”“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作风建设专项行动和市县乡村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把作风建设抓在经常、融入日常、嵌入工作。坚持把服务高质量发展作为根本职责,围绕亳州高质量发展,找准工作切入点、落脚点,在“稳”的基础上实现各项事业的“进”,推动工作提质增效、争光出彩。坚持把提升工作效能作为衡量标准,牢固树立“抓而不紧等于没抓”的理念,坚持清单化、闭环式落实机制,提升抓落实的效能。坚持把解决具体问题作为工作抓手,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当前,全市广大党员干部敢于同先进比高下的志气更高,敢于同自己过不去的底气更足,争当一流的激情更加澎湃,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的信心决心进一步增强,正在以更加昂扬的奋斗姿态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亳州新实践!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