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城博物馆外景。
博物馆不仅是历史的载体,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蒙城博物馆位于该县城南新区庄子大道,2014年建成并对外开放,2017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现为亳州市第三届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蒙城博物馆占地面积12000平方米,造型取自青铜礼器方樽和汉阙,分地下一层、地上四层,建筑高度23.6米,布展面积约5000平方米,馆藏文物8000多件。
走进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四层楼高的巨型锻铜浮雕。这座浮雕描绘了尉迟寺先民劳作、先贤庄周梦蝶、北冡山旧址、灵山寺,还有“蒙城八景”和贯穿其中的楹联文化,囊括了蒙城历史文化的精华。
跟随讲解员的步伐,记者来到二楼的“中国原始第一村”——尉迟寺遗址展馆。尉迟寺遗址,位于蒙城县许疃镇毕集村东150米,是5000年前人类文化遗址。该遗址也是国内目前考古发现保存最为完整、规模最大的原始社会新石器晚期聚落遗存。
据讲解员潘晴介绍,该博物馆共有8000多件文物,其中,最著名的是鸟形神器(现陈列为复制品),是新石器时代文物,出土于尉迟寺遗址。整体器形像瓶,分为上、中、下三部分,上部为一像鸟形体,颈与头的连接处有一周凹槽,头部后端有一小孔,并与前端口部相通。“尉迟寺遗址的发现,证明5000多年前就有先民在蒙城活动,这也说明蒙城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潘晴说。
博物馆三楼是《古蒙神韵》展厅,主要介绍蒙城的历史文化,其中名人荟萃单元展出的是蒙城历史名人。通过展览内容可以得知,蒙城是一代圣哲庄子、孔子“七十二贤”之一的陈亢故里,是女中尧舜高太后、巾帼英雄刘金定的家乡,涌现出山桑侯王常、武烈王高琼、武探花陆凤翔、马玉昆等英雄豪杰和刚正不阿何惟憼、指画家苏廷煜、女画家张襄等才人名宦,也留下了嵇康、苏舜钦、王安石、苏轼、臧克家等名人的足迹。
在蒙城抗战和解放过程中,还有不少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勇士。展厅里的“英雄榜”格外引人注意,彭雪枫、过家和、周元……这些蒙城人耳熟能详的名字在里面都能找到,“四烈士”的事迹更是让人心痛不已。
再往前走,展厅中央有一架独轮车。陈毅曾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为了支援淮海战役,蒙城人民推着独轮车将物资送到前线,为战役的胜利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这架独轮车就是蒙城人精神的象征。
博物馆在培养爱国主义教育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行走在蒙城博物馆里,处处能感受这座精神“宝藏”给人带来的启迪和智慧。自2014年开馆以来,已有70多万人次参观了蒙城博物馆,大家在这里感受文化魅力,聆听历史回声,培育爱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