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表现突出个人武言博:环保“飞手”守护亳州碧水蓝天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2022年,市生态环境局按照“全年、全员、全过程”练兵总体要求,组织开展技能比武、案卷评查、交叉检查、案件宣讲等一系列练兵活动,有效强化了生态环境保护执法队伍建设,提升了执法队伍的战斗力、凝聚力,有力促进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近日,生态环境部、省生态环境厅先后通报表扬了全国、全省2022年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表现突出集体和个人,我市多个集体和个人受到表扬。今日起,本报推出“聚焦生态环保卫士”专栏,讲述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中发生的故事。

进入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以来,95后武言博不断钻研新技术,争当无人机操作能手和案件查办能手,把青春和热忱挥洒在热爱的工作岗位上。

日前,在生态环境部通报的2022年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活动评审结果中,武言博获评表现突出个人。

从本领恐慌到全省第一

2020年12月,武言博进入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成为全市年龄最小的生态环境执法人员。毕业于海南大学园艺专业的他,在环境执法工作中常常感到力不从心。

本领恐慌的他每天上班在实践中学,下班和周末向书本学,学习生态环境法律法规、执法典型案例、业务知识……练习掌握污染源自动监控、视频监控、无人机、FID、风速仪等新技术、新装备,并将自己的学习心得做成课件,主动与同事们交流。“大家掌握了新技术,才能更好地应对新问题。” 武言博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两年的勤学苦练,武言博的执法本领和办案技能得到双提升。在安徽省2022年非现场监管执法技能竞赛中,他的无人机实操成绩获得全省第一名,综合成绩位列全省前十名,被评为安徽省“环境执法技能比武标兵”。

在参加生态环境部组织开展的2022年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改善夏季监督帮扶工作中,他作为市级联络员和“青年突击队”的一员,工作表现突出,受到生态环境部的通报表扬,获评“2022年夏季监督帮扶工作表现突出个人”。在2022年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练兵中,他同样表现出色,获评表现突出个人,受到生态环境部通报表扬。

“晒黑了,变瘦了 ……”这是成绩背后的付出,也是家人对他的心疼。

利用无人机慧眼“识污”

“有人把白芍脱皮废水抽排到土坑内,散发着恶臭气味……”2022年9月,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接到了群众的环境问题举报。

根据群众提供的线索,武言博等执法人员很快来到谯城区沙土镇一家白芍脱皮加工企业,在企业负责人不配合的情况下,利用无人机观察,发现了该企业私自排放大量废水。

经过深入调查,执法人员发现该企业生产中污水处理设施未正常运行,擅自将大量未经处理的白芍脱皮生产废水抽排到厂区附近土坑内,环境监测人员现场采集了土坑内的废水水样进行化验分析,污染物浓度最大超标33倍。市生态环境局依法责令该企业立即改正环境违法行为,并处以10万元的罚款。

作为无人机“小能手”,武言博在工作中经常利用无人机查污染源,“比如,有人在楼顶晾晒药材渗漏废水,有企业布袋除尘器出现问题,有企业不给开门检查等等,这个时候无人机就会大显身手,帮助‘破案’。”武言博说。

近两年来,武言博参与办理行政处罚案件20余起,其中,使用无人机查处通过旁路、渗坑等逃避监管的方式排放污染物3起,运用污染源在线监控查处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2起,全部移送公安机关。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牢固树立查办案件‘万无一失’‘一失万无’的工作理念,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用心用情用力守护好亳州的碧水蓝天。”武言博表示。        

记者:汝平

编发:亳州头条

(责任编辑:丁静)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