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至28日,我随江苏商会郭咸红和古井酒厂驻贵池办事处潘尤南同志等一道,前往亳州市,参观古井贡酒文化博物馆等。
战国时期,古亳州地处中原文化的中心,悠久的历史和地理位置,造就了古井贡酒的文化渊源。古井贡酒文化博物馆主展厅,共分七个部分:序言、酒源、酒韵、酒迹、酒苑、酒誉、酒芳。
据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和《亳州市志》等记载:公元196年,曹操进献酒法“九酝春酒”,“臣县故令南阳郭芝,有九酝春酒。法用曲……”这就是古井贡酒最早的贡酒历史记载。
到了元末明初,有位江苏南京人,叫怀忠义,属三国吴尚书怀叙的后人,经商过亳。因亳地盛产美酒,特别是古井镇前身减店,制酒作坊及酒、井名四扬,故在此地置产造酒,酒坊名“公兴槽坊”,酒名为“怀花”。生产工艺为“老五甑”酿造法,蒸馏酒法。此为古井贡酒生产技术及场地传承的起源。也就是,古井酒厂的酿酒史,多从元末、明初的江苏南京人怀忠义说起。
据《怀氏宗谱》记载,到了明正德年间,有位叫怀厚祖的,祖籍江苏南京,由于家族传承,于公元1515年,即明正德年间,成为“公兴槽坊”作坊传人,扩大生产,“前店后坊”式生产销售模式形成,继承技艺。
又据《怀氏宗谱》记载,到了明嘉靖年间,有位叫怀传民的,祖籍江苏南京,是位秀才,由于家族传承,继承“公兴槽坊”,并将“怀花酒”名四扬,成为古井镇前身减店集酒名的代表,号称“怀家一枝花”,并成为减店集酒最高代表。
还是据《怀氏宗谱》记载,到了明万历年间,有位叫怀家仁的,祖籍江苏南京,举孝廉,由于家族传承,将继承和发扬“公兴槽坊”的“怀花酒”,通过明朝官员的推荐,成为“贡酒”。
仍然是《怀氏宗谱》和《亳州市志》等记载,到了清光绪年间,有位叫怀兴万的,祖籍江苏南京,由于家族传承,外号“怀老万”,遂至大富,并通过清朝官员举荐,将其生产的“怀花酒”上贡,进一步扩大生产,兼并土地和其他作坊,成为减店集乃至亳州最大的作坊主。同时,进一步调整生产结构,多种经营,生产出以减酒为基础的其他酒,如“竹叶青”“状元红”等。此时的怀氏,不仅在酿酒上,而且在经营药材、开酒楼、制作药膳上,也世代传承。如中华民国期间,亳州“景春楼”餐厅,制售芍花鸡等药膳,而誉满百里。
后来,怀氏家族,仍然在做贡献。如怀珍甫,1920年至1998年,祖籍江苏南京,他将家族事业继承,并在日伪时期果断停产,同时将技艺传承给家族另支,在新中国成立后,培养的这一批人,成为今后古井贡酒生产的主要技术骨干。
又如2016年,传承人怀凯,被推荐为全国科协代表,出席中国科协第九届全国代表大会。他荣获亳州市首届“金芍花药膳大赛”突出贡献奖。他还参加在北京举办的第九届全国药膳大赛,获团体金奖及多个奖项,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李金华为该公司选手颁奖,并夸赞亳州药膳好!
怀氏,是中国古老的一个姓氏。据说,怀姓源出有四:一是出自子姓,以邑名为氏;二是出自姬姓,是周文王姬昌的后代,以邑名为氏;三是出自芈姓,战国时楚怀王的后人有怀氏;四是出自无怀氏的后代。
因为研究楚辞学、屈原学的缘故,我对第三种说法特别感兴趣。怀氏,是否出自芈姓?战国时,楚怀王的后人,是否有怀氏?有人说,据《汉书·高帝记》载,怀姓为楚国大族之一。刘邦建立汉朝后,曾下令把楚齐的昭、屈、景、怀、田五姓公族迁于关中。以上说法,有根有据吗?
我自亳州还池州后,当天晚上,我就查阅《汉书》卷一下,高帝纪第一下:“九年(公元前198年,癸卯)十一月,徙齐楚大族昭氏、屈氏、景氏、怀氏、田氏五姓关中,与利田宅。”我信了。此言有据。
又,我查阅《汉书》卷二十八下,地理志第八下,在论及秦地时云:“汉兴,立都长安,徙齐诸田,楚昭、屈、景及诸功臣家于长陵。”我信了。此为旁证。
又,我翻阅《汉书》卷四十三、郦陆朱刘叔孙传第十三,在论及娄敬时云:“敬从匈奴来,因言‘匈奴河南白羊、楼烦王,去长安近者七百里,轻骑一日一夕可以至。秦中新破,少民,地肥饶,可益实。夫诸侯初起时,非齐诸田,楚昭、屈、景莫与。今陛下虽都关中,实少人。北近胡寇,东有六国强族,一日有变,陛下亦未得安枕而卧也。臣愿陛下徙齐诸田,楚昭、屈、景,燕、赵、韩、魏后,及豪杰名家,且实关中。无事,可以备胡;诸侯有变,亦足率以东伐。此强本弱末之术也。’上曰:‘善’。乃使刘敬徙所言关中十余万口。”(师古曰:“今高陵、栎阳诸田,华阴、好畤诸景,及三辅诸屈、诸怀尚多,皆此时所徙。”)我信了。此为更具体的旁证。尤其是唐朝颜师古所注:“及三辅诸屈、诸怀尚多,皆此时所徙”,使我产生很多新的想法:如屈原喝酒吗?
汉高帝九年,就是公元前198年,癸卯年,距屈原自沉汨罗的时间,也不算长。巧得很,今年是公元2023年,农历又是癸卯年。此癸卯,非彼癸卯,其间已隔多少个甲子了。
总之,此次亳州之行,古井贡酒文化考察,由怀氏酿酒想开去,收获颇多。当晚,我在池州家里,睡得很香很甜。
作者简介:
钱征(1952年4月— ),安徽省东至县大渡口镇人。祖籍为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中共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池州市退休干部。曾任浙江大学树人学院兼职教授,江苏教育学院兼职教授;池州学院佛教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现任中国屈原学会理事、常务理事,池州市屈原学会的创会会长、屈原研究院院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