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 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民间公益救援志愿者李峰眼中的“奉献精神”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作为政府应急救援的一支辅助力量,有着81名正式救援队员和600余名爱心志愿者的利辛县蓝天救援中心,时刻与当地公安、消防等相关部门保持联动,遇到溺水、车祸等抢险救援情况时,队员们就义无反顾地奔赴现场。

利辛县蓝天救援中心党支部书记李峰最关注的党的二十大报告关键词是“奉献精神”。“世上本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他说,只有通过不断的训练和学习,才能够承担更多的责任、履行更多的义务,做一支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的队伍,做一名无愧于国家和人民的志愿者。

李峰正在宣讲防溺水知识。

积极投身公益救援

李峰是利辛皖能天然气有限公司职工,同时他也是利辛县蓝天救援中心的党支部书记,县政协委员。2017年1月他参与创建了利辛县蓝天救援中心,目前,有81名正式救援队员和600余名爱心志愿者。

李峰告诉记者,开始建立利辛县蓝天救援中心的时候,他利用休息时间,到全国各地参与救援培训。从申报资料到租赁场所再到器材购买,李峰几乎把所有的闲暇时间都留给了救援公益事业,并时常向其他救援队伍学习请教。

一直以来,李峰和队员们都在自筹资金或自制救援所需的救援设备器材等装备,在利辛本地及周边地区提供扶危济困、防灾减灾、防溺水安全宣传及公益救援等活动。

“利辛县蓝天救援中心已累计执行救援任务241场次,大型活动应急保障98次,现场及网络寻人寻物1450次,校园、社区培训432场次,发放防溺水、防火、交通安全手册53万余册。”李峰说。

常态宣传防患未然

谈起第一次参加打捞救援任务时的情景,李峰至今依然记忆犹新。当时,接到打捞溺水儿童的求助通知后,李峰和队友急忙准备设备奔赴现场,“因为是第一次打捞,当时心里非常激动,但是当把孩子捞上来后,看着孩子的爷爷狠狠一巴掌打在他自己脸上时,我的眼泪也流了下来。从那之后我就决定,一定要把防溺水宣传到位,让更多的家庭远离悲剧。”李峰说。

5月9日下午,李峰带领利辛县蓝天救援中心志愿者来到县第五中学,给在校的学生们开展安全宣传和技能培训。通过播放救援视频,一个个案例展现在学生眼前,“近年来,未成年人溺水死亡时有发生。我们一直秉持‘防大于救’的思想,结合自身救援专业,主动走进校园,开展安全宣传和技能培训,全面提升应对不同困境的生活技能,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各类危险和意外伤害。”李峰说。

李峰告诉记者,每年的5至8月份是防溺水宣传的重要时期,利辛县蓝天救援中心前往利辛县各中小学进行宣传,争取将宣传面覆盖到全县所有中小学校,让更多的孩子意识到靠近水源的危险性,提高预防溺水意识和急救本领。

坚持弘扬奉献精神

李峰最关注的党的二十大报告关键词是“奉献精神”。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在全社会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

在利辛县蓝天救援中心,设备储藏室里摆满了救生衣、皮划艇、探照灯等各式各样的救援设备,墙上挂满了受助者送来的锦旗,还有一些墙上已经挂不下了,堆放在一起。说起这些锦旗,李峰感到非常自豪:“这些都是受助者送来的,每一面锦旗都是群众对我们工作的肯定和支持,这让我和队员们觉得,我们做的这些事情都是有意义的。”

经过不懈努力,利辛蓝天救援队得到了周边群众和各级领导的支持与鼓励,获得安徽省“第十二届优秀青年志愿者组织”、“十佳社会组织”、亳州市“优秀志愿者集体”、“感动药都典型集体”、“五四青年奖章集体”等荣誉称号……

“发展志愿服务事业,其本质就是奉献和服务。未来,我们将继续学习救援方面的技能,在政治思想上追求进步,在具体行动上追求上进,争取为社会作出更多贡献。”李峰说。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