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克己复礼”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子曰:克己复礼曰仁。

也许有人会嗤笑说:“什么年代了,还提儒教呢。”的确,白驹过隙,忽然而已,过去的理解不可再用于当下。克己或许还尚可,但“礼”定然要好好变上一变,绝不再用那套“孔家店”的旧礼教了。至于,为何要重提“克己复礼”,确值得一番思考。

人生在世,颠来倒去,无外乎两样东西:理性的利益,与感性的愉悦。求利益以生存,存愉悦以追求。

“生存是文明的第一要务。”《三体》的冰冷法则让人印象深刻。毋庸置疑,无论是人与动物等自然实体,抑或是国家、文明等精神实体,生存永远是绝大多数时候的第一目标。原因倒也简单,在残酷的物竞天择中,生存欲低的个体必然被取代。说来有趣,人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抛弃轻生的念头。倘若一日你心情抑郁,情绪低落,甚至有人生在世了然无趣之感,请放宽心,一觉醒来,大致此类念头早已无影无踪。因此,由于基因的作祟,无论想或不想,关乎生存的利益,总是人类下意识的选择。

“饱暖思淫欲,饥寒起盗心。”这些对人性入木三分的刻画,在现代人身上可谓体现得淋漓尽致。在生产力足够发达的当下,物质与享乐消解了信仰与崇高,异化与清醒粉碎了使命与意义。打开了潘多拉魔盒的现代人,纵情声色犬马,只为多巴胺驾临的片刻欢愉,用以逃避现实与苦痛。多巴胺奖赏机制,堪称人类最迷恋又最痛恨的事物之一,得到时有多美好,消退时就有多苦楚。在尚未“文明开化”的远古时代,多巴胺会用于奖赏人类的进食与繁衍,进而推动人类的生存。而在“文明开化”后,生存的隐忧大多解决,人类开始更多直接追逐多巴胺的快乐,即愉悦感。追逐愉悦感的过程,就是满足欲望的过程。

“贫穷不是拥有的太少,而是想要的太多了。”这种欲望,并非狭义上的物质欲望,而是一切直接或间接追逐的事物。克己,在当下,克制的是不必要的欲望。何为不必要的欲望?衣服,本已合身舒适,却要盲目追逐奢侈,去交智商税;桌子,本已坚固耐用,却要红木黄花梨,来彰显自身品位“不俗”。

诚然,这些选择应当见仁见智,或许买奢侈品只是为符合自身的社会地位。但不可忽视的是,人的欲望就像高山上的滚石,一旦开始,便无从停止。克己,是为防止欲望做大,使人沦落为欲望的奴隶。“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从小房子到大房子,到豪华的大房子,人的欲望在不断地膨胀。在欲望步步放大的路上,人会逐步偏离原先的预定轨迹,走向不可预知的未来,甚至会在欲望的蛊惑下,变得偏执与仇恨。

当然,欲望也是生活不可缺少之物,至少生存就是最基础的欲望。无人可以做到真正的无欲无求。

说到这,为何要重提克己复礼的谜底也就呼之欲出了:“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克制不必要的物质欲望,保持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严格按照党员要求要求自我,这就是新时代的“克己复礼”。

“克己复礼曰仁。”孔夫子的教诲仍在耳旁,不绝如缕。古时士大夫,多为“伪君子”,严以待人,宽以律己。时至今日,“克己复礼”,当以党员干部为表率,以人民英雄为楷模,不做伪君子,当做大丈夫,将你我之真气,聚天地之造化,以铸就中华民族不衰伟业。则吾辈理想中的共产主义社会,必“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