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飞絮” 需加快杨树品种更新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告别“飞絮” 需加快杨树品种更新

全市杨树面积由 170 万亩降至 40 万亩;一伐了之不可取,更新替代也不能一蹴而就

包括我市在内,全国多地又到杨絮飞舞的季节,但市民能明显感觉到,今年的杨絮好像少了一些。目前,全市的杨树种植面积已经由最高峰时的约170万亩,降至约40万亩。而且,城市规划区内30多万株杨树已基本采伐更新完成。

满城“愁絮”现象为何年年上演?根治杨絮问题,能否全部砍伐掉杨树?治理杨絮又面临哪些难题?近日,记者采访了相关部门和专业人士。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二级调研员高帆表示,根治杨絮,不能简单地大面积采伐杨树,“比较理想的处理方式是,逐步用无絮杨替代现有产生飞絮的雌株杨树,完成杨树更新。”

蒙城县白杨林场负责人赵明坤也表示,要提高农民种植无絮杨的积极性,加快农村现有杨树更新步伐。

赵明坤介绍无絮杨品种。

雌株杨树是“罪魁祸首”

惹人烦的杨絮是怎么来的?“杨絮其实就是杨树的种子。”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林业综合管理科科长臧艳丽告诉记者。

臧艳丽介绍,杨树为雌雄异株植物,杨树雄株只开花不结果,不会产生杨絮,产生杨絮的是雌株杨树,一般4月至5月中旬蒴果成熟后炸开,当日平均气温超过15℃时,杨树雌株就开始“飞絮”。

杨树并非一开始就产生杨絮,杨树雌株6-8年性成熟后才会发育结籽。一般来说,杨树树龄越大,产生的飞絮越多。据估算,目前全市约有40万亩杨树,以雌株杨树为主,其中很多是十五年以上的杨树,普遍开花结果实。“这在无形中加重了杨絮问题。”臧艳丽表示。

“杨絮问题集中爆发出现在2016年之后,这与我市过去大力发展杨树种植密切相关。”臧艳丽说。

杨树由于挺拔、高大、速生,防护效果明显,是农田郊野防护林的主力树种,而且杨树作为速生经济树木因其适应强、成材快、经济价值高等原因,在全国大范围推广,在我市城乡也被大量栽植。

关于亳州种植杨树的历史,蒙城县林业管理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谢广军记忆犹新。“亳州地区大规模种植杨树是从2002年前后开始。”谢广军说,短短几年的时间,蒙城县的杨树面积就从10万亩左右增加到40万亩。

根据市林业部门统计,2017年我市共有森林资源约230万亩,其中杨树资源约170万亩,约占森林资源的74%。而且,雌株杨树比雄株杨树生长快,逐渐成为优势“树种”,更受农民欢迎。

谢广军说,杨树面积的快速增加,与经济因素有很大关系。本世纪初,我市板材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仅蒙城最多时有16家胶合板厂,带动杨树价格不断攀升,最高时每立方杨树净材达1300元,也带动种植杨树蔚然成风。

杨树面积多,并不必然产生杨絮问题。谢广军说,在早期板材贸易频繁阶段,杨树基本达不到产生杨絮的树木成熟期即被砍伐和更换。但随着板材市场的调整,杨树板材需求量大幅减少,杨树没有进行砍伐置换,随着逐步进入成熟期,造成了杨絮漫天的情况。一到春天杨絮漫天现象,全国多地均有发生。

杨絮近年来明显减少

杨絮的危害很多,会引发市民过敏现象和呼吸道疾病,不停地打喷嚏、咳嗽、浑身瘙痒,给工作和生活造成不小的影响;杨絮很可能引发火灾,威胁市民的健康和财产安全;从农业种植角度来说,杨絮会粘在小麦的麦穗上,影响正常的光合作用,造成农作物减产。

“每年四五月份,我们都会接到很多关于杨絮的投诉,不过想要短期内完全消除杨絮问题很难实现,背后的原因很多。”臧艳丽对记者说。

近年来,为减少杨絮对广大群众生活的影响,我市印发了《关于加强全市造林绿化工作的指导性意见》,要求全市在各项绿化建设工程中,科学选择和配置树种,不再使用杨树雌株,从源头上杜绝杨絮产生,同时不断加大杨树采伐更新力度,2018年,城市规划区内30多万株杨树已基本采伐更新完成。

“经过治理,现在的杨絮无论是飘絮时长还是浓度,都比以前明显减少。目前,市区的杨絮来自周边农村地区。”臧艳丽表示。

“其实,人们常说的‘杨絮’应该还包含了柳絮。”臧艳丽说,一般柳絮产生时间略早于杨絮,不过由于柳树相对杨树数量极少,柳絮更是远小于杨絮的产生量。

农村的杨树为什么会保留这么多呢?谢广军解释,目前农村的杨树产权归农民所有。农村有句老话“人不在人眼下,树不在树底下”,如果周围的邻居不伐树,农户自己也不会伐树,因为新栽的小树在大树的包围下很难成长,最终造成杨树数量下不去,树木越长越大,杨絮越来越严重。

“其实杨树长到15年之后就过了速生期,再长下去生长缓慢,建议农民及时更新树木,这样才能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谢广军说。

加快无絮杨替代步伐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二级调研员高帆也认为,杨树不能一伐了之。据有关监测统计,一株成年杨树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约172公斤,释放氧气125公斤,滞尘16公斤。“杨树体型高大,具有强大的防风固沙作用,能够有效降低干热风对小麦的影响。”高帆说。

高帆表示,杨树还是造纸、人造板、家具制造、室内装修、建筑工程等主要原料,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不能简单地进行大面积采伐,“比较理想的处理方式是,逐步用无絮杨替代现有的雌株杨树,完成杨树更新。”

记者了解到,2022年全市共栽种林木9883亩,其中杨柳类2842亩,以杨树品种为主。在新栽的杨树中,全部是无絮杨。但完成杨树更新,不可能一蹴而就。

事实上,我市培育和推广无絮杨已有10年之久。2013年,我市就开始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培育无絮杨,并在防护林建设过程中进行推广利用。目前,全市各个县区均建有无絮杨繁育基地。

在蒙城县白杨林场无絮杨培育基地,工人们正在精心修剪杨树苗。“基地成立于2019年,占地150亩,育种有中华红叶杨、南林3412、南林3804等无絮杨树品种。”白杨林场负责人赵明坤说。

赵明坤告诉记者,南林3412、南林3804无絮杨树品种是南京林业大学专家团队实验选育的,不仅树形美观,生长笔直,而且生长迅速快,可迅速成林,是城乡绿化美化优良树种。

“我们进行过市场调研,发现农民仍然偏向于种植杨树,而且随着环保和审美观念的改变,他们更倾向于无絮杨树品种,这既能解决杨絮问题,又能提高收入。”赵明坤说,一旦无絮杨得到大面积推广,杨絮问题将迎刃而解。

目前,白杨林场的无絮杨还处于繁育阶段,下一步将进行市场推广。“杨树苗两年就能出售,按照一亩树苗最多能栽种80亩地计算,150亩树苗可以栽种12000亩地。如果能提高农民种植无絮杨的积极性,农村现有的杨树用不了多少年就能更新完。”赵明坤表示。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我市推广多林种、多树种、多品种造林模式,加大乡土树种育苗造林力度,大力推广栽植银杏、薄壳山核桃、泡桐、楸树、国槐、刺槐、楝树、香椿、白蜡等乔木型乡土树种,在解决杨絮“围城”的同时,打造和美新农村。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