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同志很早就提出:“民主革命阶段,要进行调查研究。社会主义革命建设阶段,还要进行调查研究。一万年还是要进行调查研究工作。”“那种只随便问一下子,不提出中心问题在会议上经过辩论的方法,是不能抽出近乎正确的结论的。”并还多次在讲话中提到“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今年全国两会,把“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写进政府工作报告。继而,中央办公厅又在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中指出:“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作为在全党开展的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开好局、起好步”。历史的呼唤,党中央的部署,广大党员干部务要群起而行之。但是,如何“大兴调查研究,且要走深走实”,确实有必要引起广大党员干部的清醒认识。
不言而喻,调查研究的方向是“基层一线”,选点也是“基层一线”,其要研究的“问题”及所要解决问题的“决策”依据更是来自“基层一线”。再针对当下一些地方已经不同程度出现了“躺平式干部”、“走读式干部”、“挂职挂名式干部”,以及“拍着脑袋决策”、“拍着办公桌决策”、“拍着手掌决策”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倾向和问题,中央这次发文提出“大兴调查研究”,实可谓是“有效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倾向及问题”总动员、总号令。但是,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大兴调查研究”绝不是“文件下下、会上说说、下去跑跑、见面聊聊”的问题。要想“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大行调查研究之风、大推调查研究之风”,各级党组织,尤其是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决策机构,有必要更好地把握好如下几点:
1、“调查研究”是“亲自调查、亲自研究”。
乍一听,难道“亲自调查、亲自研究”还会有假?对这个问题我们稍加分析都不难理解:“调查研究”是老生常谈,各级党组织多年来也都曾以不同形式,在不同场合提出要“大兴调查研究”。但是,在“一些地方、一些环节、一些单位”,却确实不同程度地存在领导干部下基层搞调研:有“跑一趟两趟仅仅露个脸的”,有“秘书代劳代笔全权代表完的”,有“基层下级送材料送图片送成果的”,甚至更有“领导一次没去,秘书和基层电话沟通摇控指挥闭门造车一了百了的。”虽然种种表现及行为不占主流,但却给我党多年坚持并倡导的“大兴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抹了黑、添了堵。甚至又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党群、干群关系”,其“调查研究”的质量更无从谈起。因此,这次中央专门发文大力倡导“调查研究”。地方、基层各级党组织,尤其基层一线的党政班子及各相关职能部门、决策机构,务要把“大兴调查研究”体现在“亲自、亲为”上,包括“调查研究”所必备的环节,包括形成“解决问题”的“办法、决策”,都要真正做到“亲自、亲思、亲为”。
2、“调查研究”是“亲自走一线、亲自问一线”。
所谓“亲自走一线”,就是一定要亲自“走下去”。既要走够长度,又要用脚步量够宽度,亦即纵横都要有“度”,绝不能仅仅“拿个本、开个会、聊个天、讲个话”。要深入到一线工人农民的“岗位、地头”,要深入到平头百姓的“锅台、床头”,直致深入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头、想头”。走得“长度”不够,扎实的程度不够;量得“宽度”不够,发现问题的深度不够,寻找存在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更不够,甚至还会出现有代表性的“漏一时、漏一事、漏一物、漏一人”。所谓“亲自问一线”,就像走在一线一样,深入到人民群众的“心头、想头”后,要“勤学多问”,要向人民群众学习,向老百姓“不耻下问”,并且要问出老百姓的心声、问清老百姓的疑虑、问明基层一线的“症结”。要明白来自基层一线的“问的”弥足珍贵和机不可失。力戒“走马观花、蜻蜓点水”,力戒怕“问出问题、问出矛盾、问出疑难、问出畏惧”。要明白“问一线才能问出真理”“问一线才能明白一线”“问一线才知道孰重孰轻、孰主孰次”,否则,要么是成了“没有发现问题、没有找到答案的调研”,要么是“直接影响了调查研究的质量数量”。
3、“调查研究”是“不打招呼摸实情、不大呼隆听实话”。
新时期新的历史条件环境下的调查研究和战争年代包括建国初期乃至改革开放之前的民情国情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打招呼、大呼隆”式的调查研究,不仅听不到人民群众的“心声”,同时更不利于摸清基层一线的“真情、实情”。
当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日趋深入所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靠“打招呼、大呼隆”的“调查研究”是永远“说不清、道不明”的。因此,大兴调查研究,要明晰“不打招呼摸实情、不大呼隆听实话”的思路,要通过“不打招呼深入下去”看实情、感真情、知“干货”。那种“打了招呼”下基层,特别是又让“基层一线”忙忙碌碌准备了几天,“应景式”的调研,仅转一圈儿两三个小时本质上就是观看一场经过排练的“大戏”。这不是共产党干部的“作派”,一场大戏也绝非“实情”。而共产党员的干部都是“人民公仆”,不需要打招呼“大呼隆”,就能够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和老百姓“促膝”,放下架子,和蔼可亲,视老百姓为“再生父母、兄弟姐妹”,你想不听实话都难,“他”想不说真话都“愧”。干群之间以诚相待,以心换心,谁不讲真话?谁都不够“情份”,这样鱼水之情才能真正体现出来。那种“一人调研十人陪,村官、乡官、县官欢聚一堂”的大呼隆呢?现场个把个群众代表也“身单势轻”,“大家你好、我好、他好,人人都好”。“都好了”,为什么我们的工作还有不少没办到老百姓的心坎儿上?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欢聚一堂”式的“调查研究”,无非就是“凑凑人数、说说空话、摆摆龙门阵”而已。“听官话”式的调查研究,无非就是一种“傻官”行为,就是一个“傻官”而已。摸不到实情,听不到“实话”,这更不是共产党干部的“行为规范”,也与党中央提出“大兴调查研究”所向桲、所不容。
4. “调查研究”要做到“有问题要下去、没有问题也要下去”,实现与人民群众“融为一体”。
就有些地方行政工作而言,甚至包括其他各行各业,有问题要“调研”其实就是一种“铁律”,也是我党自成立以来由小到大、乃至带领全国人民建立新中国、乃至实现当代中华民族崛起的一项宝贵经验和规律性措施。带着问题下去,向人民群众学习,问需问策于民,是走好群众路线、群策群力、治国理政的有效“途径”。但是,由于我党是人民群众的忠实代表,最高也是唯一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其和老百姓的关系是实实在在没有“私心杂念”的“鱼水之情”,因此,没有问题也要下去调查研究。这是一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及新形势新情况的“新理念”,是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及早掌握新情况,敏感预料发现新问题乃至超前解决新问题或者“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中”的好路子、好理念,更是时刻牵挂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时刻做人民群众“贴心公仆”的具体体现和时代要求。有问题需要下去,“没有问题”更不能脱离群众。在新的形势下,也只有时刻不脱离人民群众,和人民群众心连心,才能及时发现“新动向、新苗头”。只有时刻牵挂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才能真正站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角度,在与人民群众相融一体的火热工作中,尽最大可能发挥“群众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的优势,凝心聚力,万众一心,共克时艰。因此,“没有问题也要下去”,不仅是时代所需,人民群众所盼,更是我们时下乃至今后一个更长的历史阶段做好群众工作、做好发展工作的现实需要。并且“没有问题也要下去”,还要形成制度机制,形成良好规范和时代特征。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与人民群众“融为一体”,把党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
5. “调查研究”要做到“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实现“带着问题去,找到答案回”。
中央这次提出“大兴调查研究”,不难想象是有其针对性、目的性的,也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领导干部亲自深入基层一线,至少要达到“发现新情况、解决真问题”的基本目的。“新时期、新形势、新情况”层出不穷,“新情况”推陈出新,“新情况”变化莫测。深入基层一线,要有发现“新情况”的眼界和敏感性。要会识别、善识别“新情况,新变化”,直到发现“新动向、新问题”。否则用麻目迟钝落后的目光审视客观世界的万事万物,不仅“新”的发现不了,还会被“旧”的扰乱了“视界”。稀里糊涂眉毛胡子一把抓一团糟,何谈其发现“新动向、新问题”呢。况且,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一线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了“新”东西,还要善于精于总结,绺出“新”思路,找出“新”矛盾,直至解决“真”问题。绝不能把“表面的、简单的”或者是已经被大家“共识”的“老问题”拎出来堂而皇之作为调查研究的“新问题”去装腔作势地“想办法做决策”,直到“圆满解决”。稍有点头脑的人都知道,这不是解决的“真”问题,更不是真正解决问题。这种“调查研究”仅仅解决的是“以前的、暂时的、表面的”和已被大家认识接受的不是问题的“问题”。这种“解决”不是“深层次”所在,不是“症结”所在。特别是广大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关注度高的“疑难杂症”,决策者在调查研究前甚至都没有“做功课、定思路、整方案”,压根儿谈不上“带着问题去,找到答案回”,最终造成调查研究“形同虚设”,解决“真”问题以“假”乱“真”
6. 努力实现调查研究“良性生态化”。
调查研究“良性生态化”是新时期新征程把党的优良传统和新国情新民情有机结合发扬光大的健康路径。因为只有“良性生态化”,才能真正达到调查研究的目的,继而,才能真正实现好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祉的唯一职责和最终目标。
所谓调查研究“良性生态化”,一是大兴调查研究要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实现纯粹的、真正意义上的“调查研究”,绝不可因为“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而“跟风跑”,且又迷失了方向,让“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继而成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新载体”,更不可因“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而把“调查研究”作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挡箭牌”。调查研究”要和日常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切要抓住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用“调查研究”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二是大兴调查研究,要努力实现“良性发展、良性循环”。大兴调查研究其基本方向是“为了解决问题、为了推进工作、为了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明晰思路,分清主次,心无旁骛,把调查研究工作做实做健康,亦即“良性发展、良性循环”。“良性发展”就是调查研究工作要“形式务实,路子方向纯正,无杂念、无邪念、无私心,凭良心讲民心”。始终遵循“讲工作、讲正道、讲客观”理念,防止把“调查研究”“带偏带邪”。“良性循环”其实也就是对调查研究“闭环管理”,要围绕调查研究的方向目的,使我们工作的“决策、控制、反馈”等环节,在闭环内良性循环,健康推进,最终达到“工作方向、工作质量、工作效率”实现最佳状态。三是要形成机制“有始有终、永远在路上”。“调查研究”是我党发展史上已经被无数次证明的不可或缺的有效手段和重要的工作方法,“一万年都需要”。新的时代背景下,更会彰显出这个党的优良传统的新功能、新效应。因此,要建立切中实际实效的效规章制度,形成健康、正常的制度机制。党员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身体力行,把“调查研究”始终和实际工作及职责岗位有机结合,放在心上、抓在手里,体现在工作学习的行为规范上,最大限度发挥调查研究“推进工作、促进民生”的时代效应,做到“有始有终、永远在路上”,用“调查研究”作为推动工作的“校准器、航标灯”,让“实践”检验“真理”,正确决策正确履职,努力促使各项工作迈向更加健康的发展轨道。
作者:马瑛 原利辛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编发:亳州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