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21日是第33次“全国助残日”,主题是“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记者走访中发现,随着城市无障碍设施不断配套建设,残障人士生活的方方面面得到了极大改善,出行的便利让他们更加深刻的感受到城市的温暖与善意。
体育公园入口处设置有无障碍通道指示牌和求助电话。
亳州南站:绿色通道 优先通行
能够畅通无阻地出行对残疾人来说十分重要。在亳州南站记者看到,通过高铁站外的无障碍电梯,可以让依靠轮椅出行的残障人士顺利进入高铁站。电梯外,还有无障碍通道,方便他们上下。电梯内有醒目的标志和文字,有专为坐轮椅出行的乘客提供的低位置按键,电梯内的“后视镜”让坐轮椅进入电梯的人员不用转身就可看清身后的情况,方便出入。
为方便残障人士乘车,站内的爱心服务台前可以通过工作人员租借轮椅等设备,如有需要还可以通过绿色通道优先通行,确保出行顺利。
行政窗口:服务人员 全程帮办
许多政府窗口单位近年来在残障人士服务方面,也进行了许多调查与改善。“咱们的行政服务中心设置的不仅有无障碍通道,进入大厅后还有工作人员上前服务,甚至全程陪同帮我们办理完相关事宜。”患有视力残疾的王森向记者介绍,自己前不久到市行政服务中心办理房产登记业务,全程都有人主动帮忙,让他很感动。
“现在社会对残疾人的关爱越来越多了,我们生活越来越便利。”王森说,在感受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希望社会能更多地从细节上改善残障人士的生活,比如在商超、车站等场所设置广播、盲文指示牌等设施。
市政公园: 指引标识 设置明确
到公园广场休闲娱乐是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感的方式之一,在市区体育公园和市政公园记者看到,在公园入口处设有多个标识牌,上面标有无障碍通道位置以及求助电话。记者按照标识指引,轻松找到无障碍通道,发现坡面够宽、扶手牢固,而且还有防滑处理。公园内设有盲道、无障碍厕所及适合残障人士使用的运动设施。
走访中记者注意到,在市区主次干道、市区级商业街、城市公园、广场、公交车站等重点区域大部分设置了盲道,为残疾人出行提供了便利。与此同时,记者也发现在不少道路虽然设置了盲道,但部分盲道却被随意停靠的车辆占用,给城市文明和残疾人出行带来障碍。
市区残联: 多种举措 多方帮扶
记者从亳州市残联了解到,亳州市目前约有残疾人36万人,持证残疾人20.59万。为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提升残疾人士的幸福感,近年来全市陆续建成残疾儿童康复机构18家、就业培训机构13家、残疾人之家91个、残疾人工作站1303个。
我市各县区残联还依托整合后的卫生院和敬老院建设残疾人之家、残疾人工作站,实现了现有资源的再次融合,将残疾人之家和工作站分别设立在乡镇卫生院分院和村卫生室,打造“医疗、养老、康复”三位一体的运行模式,有效解决了残疾人之家、残疾人工作站的建设和运行问题。
为助力听力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作,残疾儿童适配人工耳蜗和助听器时,可自行选择人工耳蜗品牌、手术医院、助听器品牌和适配机构。人工耳蜗补贴上限为5.1万元,助听器适配补贴上限为2.1万元。
“我们对残疾人个人创业提供资金扶持、高等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进行资助、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进行帮扶。”市残联工作人员介绍,市残联会继续根据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制定具体措施,以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做好残疾人康复与救助、教育就业、残疾人证管理等工作,为残疾人的幸福生活而努力,真正使他们得到更多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