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新闻网讯 近年来,蒙城县稳步推进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有效提升了绿色种养循环水平,促进了有机肥资源利用,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浇过水肥的麦子穗大粒多,没浇的穗头相对要小,粒数少……”近日,在三义镇彭集村村民李子成的麦田里,农业技术人员再次查看他家小麦长势。今年76岁的李子成是位种田的“老把式”,前几年村里建了养殖场,推行水肥还田,刚开始他还比较抵触,经过示范带动,农业部门的跟踪指导,他家的小麦有了丰收保障,他才打心眼里赞成。
李子成高兴地说:“今年的小麦看现在的长势,每亩能达到1300斤到1400斤,真是丰收在望。施用水肥,不仅能让化肥用量减少一半,还能使小麦产量增加200多斤。照这样计算,每亩能多收入400多块钱。”
据蒙城牧原农牧有限公司环保经理张军介绍,养殖粪水经固液分离后完全腐熟发酵,产生的水肥结合当地种植模式及土壤背景,经公司农艺师测土配方进行农田施肥。
“全村土地9000多亩,实施沼液还田4000多亩。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扩大管网面积,让群众能减少投入,增加收入。”三义镇彭集村党总支书记李俊永说。
据了解,为推进项目实施,蒙城牧原农牧有限公司为三义、王集、坛城、小涧等乡镇免费铺设支农管网25万余米,辐射农田5.2万亩,每年无偿为周边农户提供水肥200余万方,目前已经实施了3年。
“从3年的实施效果来看,小麦长势喜人,根据检测报告,我们发现土壤养分较使用前有所提升。”蒙城县种植业发展中心土壤肥料站农艺师邵云鹏说。
蒙城县是中央财政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县,通过沼液还田、沼渣还田、堆肥还田等形式,在全县完成绿色种养循环粪肥还田利用(含商品有机肥)试点面积10万多亩,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