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四季村晚”、农耕文化非遗展示、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巡演、“乡村网红”培育……今年我市开展乡村文化活动年系列活动,在广大农村地区唱响“大地欢歌”。
谯城区十河镇润耕天下假日农场“村晚”上的舞龙表演。(资料图片) 许玉林 摄
鼓励引导农民自办文化活动
根据《“大地欢歌”亳州市乡村文化活动年工作方案》,我市将采取“主体活动+系列活动”形式,以“四季村晚”“农业文化遗产里的中国”文化展示活动等为引导,鼓励引导农民自办文化活动,吸引农民群众广泛参与,坚持热在农村、热在基层,尊重农民主体地位,以群众自发开展为主,政府适度扶持引导,充分发挥当地乡村能人、民间艺人、文化志愿者和各类农村文艺协会作用,注重采取戏曲、广场舞、民俗、非遗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开展,把优质文化资源和服务延伸到基层,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围绕“大地欢歌”这一主题,我市将重点开展11项活动,内容涉及全市乡村“四季村晚”、农耕文化非遗展示、“一县一品”特色文化典型案例征集等。我市将充分聚合乡村资源,激发振兴活力。突出地域特色和乡村特点,盘活乡村农业、文化和旅游资源,培育农文旅融合新业态新模式,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乡村文化活动年系列活动将坚持农民主体、热在乡村、乐在群众,以文化活动为主线,旨在充分发挥文化培根铸魂、凝心聚力作用,不断健全农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以文惠民、以文塑旅、以文兴业,推动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培育文明乡风,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激发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文化活力。
乡村文化活动年系列活动将突出农民主体,强化品牌引领,赓续农耕文明,推进移风易俗。据了解,我市将创新活动载体,丰富内容形式,切实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农民乐于参与、便于参与。我市将发挥品牌活动示范作用,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带动乡村文化活动广泛开展。通过乡村文化活动年系列活动,持续挖掘农业文化遗产,推动传统农耕文化和现代文明融合,健全公共服务,培育文明乡风,展示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推动乡村“村晚”常态化开展
根据《方案》,全市各地将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乡村“四季村晚”活动,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文化中心、乡村旅游点等阵地设施作用,挖掘当地好人、好物、美景、美食等,融合乡土文化、乡村旅游等元素,创作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节目,突出本地特色、优秀民间文化,彰显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把亳州“村晚”打造成反映农民精神新风貌、乡村振兴新气象的载体。推动乡村“村晚”活动常态化开展,开展全市“村晚”大联欢,遴选部分地区作为全国“村晚”示范展示点,评选年度人气“村晚”节目、“村晚”短视频,用心用情讲好中国故事安徽亳州篇,切实增强亳州文化归属感和软实力。
我市还将组织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以走进万家、服务百姓为宗旨,动员和组织文艺院团等,开展面向乡村的文艺演出、文艺培训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文化活动。以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为重点,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组织群众大家唱歌咏活动,以群众合唱的艺术形式,歌唱党、歌唱祖国、歌唱人民、歌唱美好生活,凝聚江淮儿女团结进取、奋发图强的强大精神力量。
为了提升乡村文化的软实力,我市还将开展网络书香乡村阅读推广活动。依托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阅读推广活动、社会教育培训等工作,向基层推送相关图书、期刊与数字资源,举办讲座培训,通过积极开展乡村阅读推广活动,倡导村民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
挖掘认定一批农业文化遗产
以多彩活动展示乡村文化魅力,也是今年乡村文化活动年活动的亮点之一。围绕这一目标,我市将开展农耕文化非遗展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广场舞展演、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巡演、美术创作征集展示活动。
农耕文化非遗展示方面,我市将组织挖掘认定一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丰富农耕文化展现载体和形式。组织农业文化遗产地结合农时、节气,开展丰富多彩的特色农耕民俗文化活动,多渠道、全媒体宣传展示农耕智慧,弘扬展现农耕风采。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方面,我市将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鼓励支持各地结合本地非遗资源特点,面向乡村地区开展丰富多样的非遗宣传展示活动。会同相关部门支持各地和电商平台开展“非遗购物节”活动,线上线下推动非遗相关产品销售,推广乡村地区非遗店铺和相关产品,推动乡村共同富裕。
我市将以农村地区为重点,举办全市广场舞展演,通过主场活动、区域联动、示范演出等形式,带动城乡广场舞活动广泛开展。鼓励有条件、有意愿的镇、村以各地分会场的形式参与、承办本地区广场舞集中展演活动。创作推出一批体现时代精神、广受群众喜爱、简单易学易推广的广场舞作品。
同时,各地还将组织开展优秀群众文艺作品基层巡演,将结合亳州市十大名剧、市戏剧孵化入选项目,利用新春文化庙会、乡村大舞台、室内大礼堂等文化阵地开展本地特色活动品牌巡演活动,集中展示我市近年来新创作的优秀群众文艺作品,持续提升文化供给能力和服务质量。
我市还将开展以“新生活·新风尚·新年画”为主题的美术创作征集展示活动,文化旅游体育部门将联合有关部门征集创作一批木版年画、新年画、农民画以及具有年画元素的插画创意设计作品等优秀民间美术作品,开展线上线下展览展示,组织开展“新生活·新风尚·新年画”全省联展亳州展。深入基层常态化开展“美丽乡村行”安徽省少儿书画大赛获奖作品校园巡回展。遴选、组织全市文化馆美术书法摄影作品晋省展。
打好文旅融合发展组合拳
在大力丰富乡村文化生活的同时,今年乡村文化活动年系列活动还将打好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组合拳。
为此,我市将遴选推广“乡村四时好风光”旅游精品线路,深入挖掘乡村文化和旅游资源,相关部门将联手推出乡村旅游新业态新产品专题线路,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引领乡村旅游消费潮流风向。同时开展“一县一品”特色文化典型案例征集,鼓励建设线上数字馆、线下体验馆、移动文化馆,推动乡村特色文化和历史文化数字化,让人民群众足不出户游遍乡村。
市文化旅游体育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市还将开展“乡村网红”培育计划,以农文旅为重点,发掘培育“乡村网红”优秀人才,以直播、短视频等融媒体传播方式,建立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文化产品供给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