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夏日,天气格外燥热,我同父母一起去壶口瀑布游玩,望着黄河之水奔腾咆哮着一路向渤海冲去,心中感触颇多。如此壮观的景色,让我不禁想起那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如此洒脱的诗句,也就只有李白这谪仙般的人物才写的出来。望着滚滚的江水,我的思绪飞到了儿时。
当我还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经常听到姐姐在课桌前背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听着这几句诗,我仿佛看到了一个翩翩少年登上黄鹤楼,看着好友的船一点一点消失在视线中却久久不肯离去,仿佛感受到了他对故人离去的不舍与惆怅。
再长大一点,妈妈开始教我背诗,我和妈妈倚在沙发上,我手中抱着一本《唐诗三百首》,妈妈一字一句地教着我读,“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每每读到这里,妈妈总会摸着我的头,深深地叹一口气。儿时的我还不懂什么是悲欢离合,不理解妈妈为什么叹气,长大后才明白妈妈是在思念千里之外的姥姥。姥姥很不容易,姥爷走了之后就一个人守在老家,几个儿女都在外地为生活奔波,只有假期才能挤出一点时间回去陪陪姥姥。现在想想,妈妈也是在月光之下,牵挂着千里之外的亲人。
上了小学,李白的诗越背越多,其中记得最深刻的就是班主任教给我们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是啊,人生得意须尽欢,人生苦短,要充实地度过每一天。
从我记事起,听到的第一首诗的作者,背会的第一首诗的作者,了解到的第一个诗人都是李白这位大诗仙,是李白将我带进了诗词的大门,引我走进诗词的殿堂,他可以说是我阅读道路上的引路人。恍惚间,我仿佛看到了这位诗仙,在开心时“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失意时“天生我材必有用”,送别朋友时“唯见长江天际流”……酒入愁肠,三分酿成月亮,七分化成剑气,秀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李白屹立在盛唐诗篇的顶峰,引领我走进阅读的大门。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诗仙李白,你的名字就是我的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