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考失眠?心理咨询师这样说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亳州新闻网讯  高考临近,小华却出现了考前焦虑症状,经常失眠、焦虑烦躁,无法安心学习,成绩也不断下降。面对这些情况,小华不知所措。为此,他寻求了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王老师,我最近突然失眠了,一想到马上就要高考了,就睡不着。越睡不着就越焦急,觉得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都被自己浪费了,我该怎么办?”不久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亳州五中心理咨询室负责人王静接待了这名叫小华的高三男生,认真倾听了他的烦恼。

“最近我接待了不少这样的学生,不过小华给我的印象很深。”昨日下午,王静告诉记者。小华比较内向,他平时成绩优异,对自己要求较高,担心高考失利会让父母失望。“他来自农村家庭,担心考不上好大学,以后没有好前程。”

“马上高考了,我的成绩却在下降。我感觉同学看我的眼神都变了,老师和父母对我的态度也变了,他们应该很失望吧。”小华难过地说。

在沟通中王静发现,父母对小华期望很高,经常对他说“学习是唯一的出路,考上好大学才有好前途。”“如果高考考不好,只能到外地打工去,一辈子就完了。”担心高考失利带来“糟糕至极”的人生就是小华患上考前焦虑症状的主因。

“考前焦虑是一种常见的情绪反应,很正常。”王静说。每个人面对不确定的事都会紧张、焦虑。适度的焦虑水平有利于注意力集中,有助于取得较好的成绩。但当焦虑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节奏,就当积极干预,分析原因,找到对策。

其实高考虽然重要,但并非一锤定音。王静说,家长应正确引导孩子看待高考问题, 不要把高考与一生画等号。要及时改变自己的不合理认知。比如,高考失利就等于人生失败,这就是不合理认知。有意识地用合理观念取而代之,就会产生良好的情绪,从而改善失眠状况。

王静告诉小华当失眠时,可以“由它去”,不用逼迫自己必须睡着。不如就看看书或听听音乐,当情绪放松后反而更容易入睡了。失眠状态时,中午可以不午休,累积睡眠需求,有助于夜晚顺利入眠。

王静还教给小华一些缓解焦虑的方法。听音乐,倾听轻松的音乐有助于缓解压力,让被压抑的情绪、欲望释放出来,取得心理平衡;做运动,如打球、散步、慢跑等,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而且有助于转移注意力,放松心情;多倾诉,向朋友同学说出自己的烦恼,心理的压力就会得到释放,人也会轻松不少。

沟通中,小华听得很认真。他说,通过交谈,他有了新的思考,新的认知,感觉自己已经放下了很大一部分思想包袱,他也会尝试那些减压疗法,希望自己能轻松迎接高考。(为保护来访者隐私,文中为化名)

心理咨询师的话

我们能做的是改变自己的认知

王静告诉记者,小华并非个案。每年在高考前夕,她都会接访一批有类似问题的孩子。轻则焦虑失眠,重则陷入抑郁,还有的学生因为心理问题导致生理疾病。如出现腹泻、发烧、胃痛等症状,影响了学习和生活,导致高考难以发挥正常水平。而这些孩子有一个共性,那就是他们的家长都特别强调高考的重要性,认为只有赢了高考才能赢了人生。

俞敏洪在一次访谈中说,清华北大有三分之二的硕士研究生来自普通本科院校,而很多企业家是中年以后才获得了成功。

人的一生中有很多个驿站,而高考只是其中一个。只要孩子付出了努力,别管考上什么学校,都值得家人为他庆祝,给他祝福。因为,他已经通过了这个驿站,可以开启下一段旅程了。在新的旅程中,他会增长新的经验,获得新的成长。而成功就是由一次次成长累积起来的。

王静说,美国临床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提出了情绪ABC理论,认为人并不是被事件困扰,而是被对事件的看法困扰。影响我们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待事件的态度。所以,不管是家长还是学生当遭遇各种失败和挫折时,要想避免情绪失调,就应多检查一下自己的大脑,看是否存在一些“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极”等不合理认知。如有,那就要及时改变我们的认知角度。拥有良好情绪,才能积极作为。

小档案

王静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学习能力发展训练师、儿童注意力培训师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