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举传大爱 奉献暖药都——2023年3-4月份“亳州好人”点评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近日,经亳州好人评委会评选,2023年3-4月份“亳州好人”揭晓,他们分别是:敬业奉献好人郭侠、贾成信,孝老爱亲好人江燕,助人为乐好人苏文彬、包朋朋。

敬业奉献好人郭侠:写好社区服务大文章

郭侠,薛阁街道马元社区党委书记,安徽省最美城乡社区工作者。

从2003年参加工作,到2013年任社区书记,郭侠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思路,带领社区干部深入群众,了解民意,想方设法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郭侠了解到社区一居民患有精神残疾且有慢性病,其妻子智力二级残疾,儿子正在上学,一家人生活困难,就多方协调有关部门提供多项帮扶政策,帮助该户居民家于2017年顺利脱贫。2022年,该居民又因高血压瘫痪在床,生活无法自理,郭侠得知后送去棉衣棉被,又多方协调照顾其家人,目前该居民家的生活再次好转。

郭侠常说:“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扎根基层20载,她带领社区人员紧跟时代步伐,探索出以用网组建家、“两委”做管家、党员为大家、社会共享家为主要内容的“四个家”基层治理工作法;设立“党员微承诺、群众微心愿、社区微服务”公示栏(三微墙),把党员“微承诺”亮在墙上,用社区“微服务”推动解决群众“微心愿”;全力把“儿童四点半课堂”“老年课堂”“老年助餐点”“放心家政”“就业促进”等惠民项目落到实处。在她的带领下,马元社区荣获“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全国家庭工作先进集体”“安徽省民主法治示范社区”等称号。

亳州好人评委会委员周珊珊点评:把群众的三餐冷暖记在心中,把百姓的困难忧愁落在实处。用更新的工作方式,更快的反应速度,更优的落实效果,一步一个脚印,在小小的社区里,写好为人民服务的大文章。这就是郭侠,二十载青春热血扎根基层,心归处为民服务一片赤诚。

敬业奉献好人贾成信:当好村民健康“守护人”

贾成信,芦庙镇雷庄村卫生服务站工作人员,40多年如一日坚守基层一线,用真情与奉献守护村民健康。

母亲因胃癌去世,贾成信从小便萌生了学医的念头,要成为一名优秀医生,治病救人。1978年6月,贾成信从亳县赤脚医生培训班毕业后,回到雷庄村孙大庄成为一名“赤脚医生”,5年后,他取得了乡村医生证书。好学的他又学习了针灸和推拿等技术,为日后成为一名“多技能”的全科医生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村里大都是老人,半夜三更发病是常事,贾成信经常会在半夜被人喊起。2021年12月的一个寒夜,村里低保户郭清兰突发疾病,一度出现呼吸困难,情况十分危急,家人第一时间打电话向贾成信求助。挂掉电话,贾成信立即穿衣,带上急救箱,赶到郭清兰家进行抢救,病人得以转危为安。

贾成信从不收病人的出诊费。有时遇到处理不了的危重疾病,而病人家庭经济拮据,贾成信就自己掏钱,让病人到上级医院接受治疗。虽然村卫生服务站经济收益不好,但贾成信始终严格把控药品进货渠道和药品质量,让辖区4000余名村民用上放心药。

从最初的诊室简陋、药物品种简单,到现在的“花园式”卫生站、药物统一配送,贾成信说,他有幸亲眼看到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旧貌”换“新颜”,也更加坚定了他干到老学到老、全力守护基层百姓身体健康的信心。

亳州好人评委会委员周珊珊点评:他是半夜被人喊起即刻出诊的人;他是自己掏钱也要让危重病人转诊到上级医院的人;他是见证了乡村医务室40年“旧貌”换“新颜”的人。他是乡村医生贾成信,他是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铺路石,他是践行医者仁心的一面旗帜。

助人为乐好人苏文彬:勇当助残扶困“领头雁”

每年6月至8月,带动200多位农民就近采摘黄花菜增收;为汶川地震捐款,为患白血病的聋哑女孩捐款,为抗击新冠疫情捐款……利辛县鑫蓝种植专业合作社法人代表苏文彬,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用辛勤与汗水把自己拼成助残扶困“领头雁”。

苏文彬自幼双腿双脚严重扭曲畸形,爱人张金兰因车祸左下腿截肢。两人2000年结婚后,依靠一辆残疾人摩托三轮车,走南闯北卖艺谋生。2005年,夫妻俩返乡创办养鸭场,期间,苏文彬靠轮椅代步跑市场,张金兰借助拐杖负责饲养、防疫等,他俩克服常人无法承受的压力和困难,靠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的头脑,使鸭场越办越兴旺,还带动了周边72家养殖户。

2014年,苏文彬夫妇流转100多亩土地实施黄花菜产业种植项目,2016年注册成立合作社,将黄花菜种植规模扩大到300多亩,采取“合作社+农户+基地”的经营模式,带领入股农户和贫困户稳定增收。针对不同类型的残疾人,苏文彬开发岗位20个,为工人购买人身意外保险、提供免费饭菜,定期举办各种文体活动,为他们营造舒适的就业环境。

事业有了起色,苏文彬更想回馈社会。2008年汶川大地震,他募捐6700元转至灾区。了解到一位贫困聋哑女孩患上白血病,他把万元爱心捐款送到患者家里。2021年,苏文彬获评“利辛好人”。

亳州好人评委会委员郭学彬点评: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从一名残疾人到合作社致富带头人,从残疾人自主创业典型到助残扶残“领头雁”,你身残志坚的精神、顽强不屈的毅力、勤劳苦干的事迹、乐于助人的情怀、持之以恒的奋斗历程,汇成一部自强不息的“励志书”,用辛勤与汗水闯出一片致富晴天,也温暖了一群人。

助人为乐好人包朋朋:八年奉献温暖一座城

8年来,他签署遗体捐献协议书,牵头发起成立市医疗志愿者协会,积极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200多次,志愿服务时长3000多小时……亳州市妇幼保健院总务科工作人员包朋朋正用自己的无私奉献温暖这座城。

得知哪里有困难人群,包朋朋一定出手相助。高新区汪窑村86岁的李卫堂老人身体不好,还要照顾瘫痪在床的妻子和两个残疾儿女的生活,日子过得不容易。包朋朋了解后,给老人送去了米面油及御寒被褥等生活物品,之后又联系包村干部,承诺将长期帮扶这个家庭。

包朋朋还主动参与“圆梦大学”、为留守儿童捐赠校服、义卖捐助希望工程“小跳蚤”市场等活动,让多个留守儿童穿上了崭新的校服,为需要帮助的学生带去了社会的关爱。2022年8月份,得知谯城区观堂镇张各村有几名考上大学的学生家庭特别困难,包朋朋便带头捐款,并联系其他爱心人士,最终为几名困难学生筹款16000元。

从2016年春节开始,包朋朋积极参与谯城区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的“青暖春运”志愿服务活动,至今已累计服务乘客1200多人次。他积极筹集防疫物资,参加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队;带领志愿者驰援河南灾区,捐献物资、义诊赠药;主动提供私家车参与高考服务;通过项目化运作,整合社会资源,开展健康宣讲、医学基础知识培训、医疗义诊等公益性活动。其先后荣获“亳州市优秀志愿者”“感动药都”“亳州市百名优秀志愿者”等称号。

亳州好人评委会委员郭学彬点评:阻击疫情、服务春运、护航高考、驰援灾区……每一处都能见到你辛苦劳累但又积极坚定的身影。3000多个小时,是一个人一整年正常所需的睡眠时间,是125次日升月落,也是你在8年的志愿服务中累积下的点点滴滴;从自己默默奉献到带动一群热心人参加志愿服务,志愿服务已成为你的一种生活方式,正在温暖药都这座城。

孝老爱亲好人江燕:撑起瘫痪丈夫一片天

丈夫瘫痪在床,生活无法自理,利辛县纪王场乡纪大寨村90后村民江燕,不离不弃,6年如一日,精心守护,给予他无微不至的关怀和鼓励,支撑起丈夫希望的天空。

江燕原本有一个幸福快乐的家庭,2017年,丈夫纪文坷突发意外,肩膀从此失去知觉。一向坚强乐观的江燕抱着5岁儿子大哭一场,随后擦干眼泪走向病房,告诉丈夫:“再苦的日子,我们一起扛。”

照顾瘫痪的丈夫,绝不是一句简单的承诺。寒来暑往,冬去春来,江燕每天起床为丈夫准备早饭、照顾孩子吃喝,忙完赶着出工干活,回家后再为丈夫清洗,晚上给他按摩,夜里给他翻身。有人问她,这么多年坚持苦不苦?她总是微笑着说:“每天忙忙碌碌得挺充实,照顾他让我觉得自己非常有价值。” 

江燕空闲时都会推着轮椅让丈夫出门呼吸新鲜空气,和村里人唠唠嗑,看看村里的变化,还用手机记录他们的生活,很快这对自立自强的夫妻,引来了成千上万网友的关注。2020年,缺少挣钱门路的江燕夫妇开通了抖音直播带货,靠着朴实温馨励志温暖故事,感动了无数网友,如今他们的账号有着上百万的粉丝和关心的人,成了名副其实的“网红”。靠着直播收入,江燕一家的生活有保障,每当看着丈夫和儿子快乐的身影,江燕心里都会涌起自豪的幸福感。

亳州好人评委会委员周珊珊点评:13年的相守,你一肩挑起抚育孩子的重任,一肩撑起丈夫希望的天空。当丈夫的健康被夺走时,你说:“再苦的日子,我们一起扛。”于是你不仅是温柔的母亲和善良的妻子,你还成了他的脊梁,让他站得更高,且能望向远方。命运百般磨难,你微笑面对,稚子至亲是你绵绵的牵挂,也是你飞翔的翅膀。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