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亢传说:故事流传千年 教化一方民众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亳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陈亢传说》,是流传于蒙城县及其周边地区的有关春秋时期蒙城人陈亢的一则传说故事,该传说以蒙城县小辛集乡黄练沟为中心向外扩散传播,千百年来,影响深远。    

据史书记载,陈亢,春秋时期陈国黄练人。清代及民国《蒙城县志·人物志》中均记载:“周,陈亢,字子禽。乾隆三十二年,邑侯淡如水立有《陈亢故里碑》。”陈亢系孔子弟子,小孔子40岁。是孔子72位知名弟子之一。

另据考证,陈亢还是《论语》的主要编撰人之一。 

张建同正在为学生们讲述陈亢的传说故事。

经典传说脍炙人口

张建同是陈亢传说的搜集整理和研究者之一。据其介绍,蒙城地区流传着大量脍炙人口的关于陈亢的传说。传说大致有两类,一类是老百姓口口相传下来的一些民间故事,有黄练沟的传说、陈亢出生的传说、少年陈亢、陈庙的故事、陈亢与商羊鼓舞、陈亢埋嫂等故事;第二类是根据《论语》或其它典籍记载的、根据陈亢的言行改编而流传下来的故事,有陈亢问孔鲤、举一反三、温良恭谦让、陈亢问子贡、虚怀若谷、鸣禽而治等。 

“如人人皆知的成语——‘举一反三’,就来自于《论语》对陈亢言行的记载。”张建同讲起了这则成语背后的故事。  

话说有一天,陈亢遇到了孔子的儿子孔鲤,就问道:“伯鱼(孔鲤的字),你是先生的儿子,先生是不是把特殊的学问,单独传授给你啦?”    

孔鲤想了想,说道:“父亲对我好像没有什么特殊的传授。只记得有一次,我从院子里经过,见父亲正站在院子里观天,我便想悄悄地从他身边过去,被他叫住,问我学《诗》了没有?我回答说‘没有’,他就对我说:‘不学《诗》,怎么能学会在人们面前说话呢?’于是,我就回去学《诗》了。还有一次,我又在院子里遇见了父亲,他又问我学《礼》了没有,我回答说还没有,他就对我说:‘不学《礼》,怎么能在社会上立身处世和做人呢?’于是,我就回去学《礼》了。我只听到父亲特别教过我这两个问题。” 

陈亢听了,非常高兴,逢人便说:“我本想问孔鲤一件事,没想到知道了三件事。第一知道了学好《诗》会说话,第二知道了学好《礼》会做人,第三件是我想出来的,那就是像我老师这样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对自己的儿子也是严格要求,没有偏袒的。” 

每年结集刊印的《陈亢研究》。

文化属性教化民众

自蒙城县城向西不远,便到了小辛集乡。小辛集乡境内有一条小河,叫做黄练沟,全长约二十里。黄练沟从辛集往南呈南北走向,向南连接芡河,是蒙城与利辛两县的“界沟”;从小辛集乡往北蜿蜒曲折,呈东北西南走向,北端汇入涡河。在黄练沟与涡河的交汇处,分布着十三个以“陈”姓为主的村庄,其中有一个村庄叫陈庙,大约2500年前,陈亢诞生于此。    

“陈亢的传说故事在家乡流传了两千多年而不衰,早已成了蒙城儒家文化的源头和蒙城君子文化重要而宝贵的资源。”张建同表示,虽然时代久远,但陈亢的传说故事伴随着蒙城地区历史传承至今经久不衰,一直以口口相传的形式在民间广为流传,带有浓郁的本地风俗民情和文化属性。“这些故事情节夸张、充满幻想和神话色彩,表现了人们的良好愿望。故事多采用象征形式,往往包含着超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这大多来源于当地人对陈亢的崇拜,以及对祖先的景仰。”  

“传说中承载着陈亢鲜明的儒家思想学说以及他的人文思想,对其后人以及当地人的影响极为深刻,有着良好的教化作用。”但同时,张建同表示,不可否认的是,陈亢传说属于民间传说范畴,大部分故事在老年人中口口相传,年轻人更加关心经济和现实生活,对传说兴趣不大,因此随着一些上了年纪的人不断去世,传说也处于逐渐萎缩凋零状态,出现了传承群体断层的现象。 

305省道旁的陈亢故里牌坊。

挖掘传承发扬光大 

为保护传承这一文化遗产,2014年,蒙城县成立了陈亢历史文化研究课题组,涌现了一批《陈亢传说》的搜集整理者和研究者,其中有张怀清、张建同、王振英、潘守振、邵俊强等人。课题组或走进历史,潜心在典籍文献中搜集史料;或走进农家,从传说歌谣中搜寻支离破碎的材料;或走进乡野,从残砖断瓦中发现陈亢故里遗迹;或远赴山东、河南等地,寻找依据,为进行专题研究积累宝贵的参考资料。 

课题组重点挖掘、搜集、整理了陈亢故里遗迹及其为政清廉的事迹,探讨儒家学说对蒙城文教、思想界的深远影响,并通过开展陈亢儒家学术思想研讨、撰写相关理论文章等形式,弘扬儒学美德,传递正能量,启迪更多后人,丰富人文蒙城建设的内涵。近年来,课题组每年均编辑出版陈亢研究的相关书籍资料,同时帮助小辛集乡打好陈亢文化牌,于305省道竖立“陈亢故里”牌坊;建立了“陈亢文化园”,文化园里塑有陈亢石像,绘有陈亢故事文化墙,建有陈亢德政亭等,确立了“陈亢故里、生态辛集”的乡镇名片。  

“开展陈亢文化研究,对于弘扬君子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美好蒙城、幸福亳州建设有着重大意义。”张建同说。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