菖蒲自蘸清溪绿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老话有“五月五,过端午,插艾叶,挂菖蒲”的说法。菖蒲和艾叶是端午节的标配,菖蒲气味清香,芳香淡泊,艾叶闻起来则有一种非常浓烈馥郁的气味。两者都有驱毒的作用,但我更喜欢菖蒲。

菖蒲两个字,有着疏朗的诗意,隐隐有些孤清的气息。从字面上,就能看到一幅水波微微荡漾、草色青青的乡间画图。辛弃疾《归朝欢》里写道:“春风正在此花边,菖蒲自蘸清溪绿。”菖蒲常生于溪流边的岩石缝中,或山涧浅水石上。立夏后,生长极其旺盛,烈日下碧绿青翠,挺拔坚韧,似乎就是为端午而生。

菖蒲看似普通,却是天生的香草,人们不仅爱它的素洁清雅,更爱它的药香。古籍《神农本草经》始载列其为上品,它的香气可以驱散混沌提神醒脑。农历的五月,又称“毒五月”,有句民谣“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因此,端午节这天,人们都会采菖蒲来预防疾病,补体强身,驱毒防虫。

小时候过端午,除了吃粽子,最有趣的就是和爷爷一起去溪边采菖蒲。村子里有一条小溪,溪水冬暖夏凉,自然清澈。五月,溪边的菖蒲长得茂盛如烟,阳光下郁郁葱葱,青翠油亮。

爷爷拿着一把小锄头一起一落,便把菖蒲连根带起,我抓起一撮菖蒲放进溪流里冲洗它的根茎,顿时,一股生涩而自然的清香散发出来,我用力地嗅着这香气,不由得心旷神怡。

我学着爷爷的样子把菖蒲分成如拳头般大小的一束,顺势用蒲叶缠绕几圈打结捆好。待爷爷梳洗换好干净衣服,门楣清扫除净后,踩着凳子把菖蒲小心翼翼地悬挂在高高的门楣两边。每年端午,这样神圣而厚重的仪式感一直生生不息地延续着,它赋予了人们内在深厚的情怀和最虔诚的祈愿。

剩下的菖蒲,爷爷会把叶子和根分开。叶子晒干后切碎做成香包,放在枕边驱蚊虫,安神助眠。根须则用来洗澡沐浴,特别是皮肤长了湿疹或是痱子,洗个香香的药澡,立马清爽舒怡,整个夏天犹如婴儿般沐浴在菖蒲的药香里。

诗经《陈风·泽陂》里写道:“彼泽之陂,有蒲与荷”。菖蒲朴拙而天真,只要水清境幽,就能茂盛生长,四季常青。它是从诗经中长出来的植物,青翠了千年,惊艳了时光。它浸透着人们的精神寄托,传递着幸福与安康。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