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亳州著名美食——牛肉馍拍进视频中,制作成微电影,是他们毕业前对于亳州最后的纪念。亳州学院网络与新媒体班的五位同学组成了一个团队,将亳州牛肉馍拍成了一部纪录片《亳州味道——牛肉馍》,这部纪录片在2022年安徽省大学生微电影大赛中获得了二等奖。
定下选题 各自分工
在最开始选题的时候,供何俊和团队成员挑选的有三个选题,分别是亳州花茶、亳州牛肉馍和大学老师的日常生活,经过分别沟通拍摄主角,亳州花茶商表示不在花茶产出季节,在小组讨论以及去吃了西关洪建牛肉馍之后,最终投票选择拍摄牛肉馍。
选题选定后,他们就开始着手准备,前期准备了10天左右,主要是思考拍摄风格,镜头设计和突出什么主题,以及准备好拍摄设备等等,10月19日何俊和团队成员第一次去西关洪建牛肉馍取景拍摄。
团队中每个人都有各自负责的内容,何俊是导演,负责镜头脚本设计、沟通、监制以及器材管理等;黄淑云是摄影,负责使用单反在现场进行拍摄,纪录片的大部分画面都来自她;胡昕宇负责后期剪辑,将画面进行整合,使纪录片得以呈现;马秀芳是二号位摄影摄像师,负责另一个机位拍摄画面,何小昆是场务,负责搬运设备,以及现场组装设备、寻找机位等。
克服困难 积极拍摄
对于何俊和同伴们来说,为了纪录片拍摄的真实性,他们并没有设计剧本,而是在一次一次的拍摄中慢慢确立内容,补充内容。
“刚开始去的时候不好意思说出口,在店里面吃了早餐之后,等暂时没顾客时跟老板表明了身份和来意,老板很爽快地同意了,并且说他的店被很多人采访过,还上过舌尖上的中国,这对店里的生意很有帮助,并不排斥我们的拍摄。”何俊说。
何俊告诉记者,他们有一个特别想拍的镜头,就是拍摄老板凌晨3点起来去店里加工馅料的几个画面,以此来体现制作牛肉馍背后的不易,但由于学校门禁出不去等种种原因,未能实现。
“其实在拍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些亳州话我们有点听不懂,不知道什么意思,因为我们小组没有亳州本地人,只能根据语境猜测或者表示没听清让对方重复一下。”何俊说,“在采访中我们遇到合适的人选,但有时对方不愿意出镜,我们准备了小礼品,同时表明亳州学院学生的身份,真诚恳请,最终完成了采访。”
完成创作 收获颇多
第一次拍摄是在去年10月19日,最后一次拍摄是在12月4日,积攒的拍摄素材有30个G左右,经过后期剪辑和调色等等,最终在12月19日出成品。
何俊告诉记者,在这次拍摄中他学到了一个道理,说永远比做容易,因为在拍摄过程中遇到很多自己根本没想到的一些细节和小事,比如星期六去,因为休息,店里面人爆满,根本拍摄不了;录音设备应该做好降噪处理和同时多录音一份,以防某个录音设备出问题,使得精心拍摄的采访视频不能使用等等。
“快毕业了,现在越发觉得这个拍摄过程将是我一生美好的回忆,因为疫情原因,作为19年入学的大学生四年有三年都封在学校,这次拍摄能深入亳州了解本地生活值得珍惜。”何俊说,他们在亳州生活学习了四年,希望通过他们拍摄的微电影,让更多的人了解亳州,爱上亳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