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辛县孙庙乡:乡村振兴路上带头致富的养牛人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6月25日,在安徽省利辛县孙庙乡前刘村的双修牧业原生态养殖场中,李双修正在不停地给牛准备饲料。

李双修,今年41岁,孙庙乡前刘村人,双修牧业原生态养殖场法人,前刘村创业致富带头人。

不甘平庸的打工人

李双修以前在建材市场打工,生活不算富裕。他心中一直有着自己创业的想法。随着当地政府鼓励返乡创业的富传,并随同孙庙乡政府组织的农业学习,发现农村的秸秆到处都是,而且还不要钱,这让他发现了商机。通过市场的调研,发现周边肉年的市场需求量大,在经过仔细分析、综合研判的情况下,决定在家发展养牛事来。

带头致富的养牛人

隔行如隔山,每个人的创业都是艰难的,李双修2019成立双修牧业原生态养殖场,引进肉牛50头。虽然他不怕辛苦,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给牛添加草料,打扫牛舍,但因养殖技术问题,肉牛出现死亡,造成经济损失20余万元。村委会知道后积极主动帮他联系农技专家,从头传授养牛技术,并协助金融机构为他贷款,帮助解决当下困难。他决定从哪里摔倒就哪了爬起来,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边养殖边学习相关知识。现在的他已经从养牛门外汉,变成了养牛实践专家。通过牛的饮食,粪便及精神状况,就能及时发现异常,且能够准确诊断和治疗。自2020年以来他养殖的肉牛无一例死亡,因为他养殖采用原生态方式,加上科学饲养,出栏的肉牛膘肥体壮,肉质好,一直供不应求,走上了养牛致富的道路。

感恩回馈的实诚人

李双修是个知道感恩的人,他表示没有党的政策,没有村委会的帮助,也走不到今天。因此,他对来参观学习的养牛人,从不吝啬,都是倾囊相授。他也积极联系种植户,把牛粪免费运到田里,即解决了自己的牛粪处理问题,又帮助了种植户减少了的肥料支出。

乡村振兴的模范人

李双修通过不懈的努力,使双修牧业原生态养殖场走向正规,现有存栏肉牛120头,年纯收入达到40余万元。肉牛养殖也成为了前刘村的特色产业,同时鼓励着其他村民发展肉牛养殖。李双修起到了前刘村在乡村振兴发展中的模范带头作用。

作者:李小明  周晓琪

编发:亳州头条

(责任编辑:丁静)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