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马镇桥口村桃子交易点。
亳州新闻网讯 对于农民来说,夏日的早晨是最宝贵的。7月1日早上四五点钟,天刚放亮,谯城区五马镇桥口村的桃农李峰,就带着工人来到自家的桃园里,开始采摘桃子。
桃园浓郁翠绿的枝叶,将一棵棵桃树连成一片绿色海洋,枝头果实累累,一个个鲜红的桃子点缀于枝叶间,像绿屏障上挂起的红灯笼。李峰和工人们拿着长长的摘果器,对准枝头上的桃子轻轻一夹,就将桃子摘了下来,又快又准。
“种植桃树比种小麦强多了,我这一亩地好的时候一年能卖一万多元,一般情况下也能收入七八千元。”李峰表示,栽种桃树不仅收入可观,管理起来也相对比较轻松。“一亩地上两袋复合肥,一茬打三到五遍农药就够了,投入跟小麦差不多。”讲起“种桃经”,李峰开始滔滔不绝,他说,刚栽的头三年虽然不结果,但可以在林下套种药材,不影响收入。桃树一般七八年就进入丰产期,十到十五年更新一次品种。他的十来亩桃园平时自己人就能打理过来,只有剪枝和摘桃的时候需要雇人,开支也不算多。
不到一个小时,三轮车上就堆满了鲜红诱人的桃子,李峰骑着三轮,赶往村里的交易点去出售。
五马镇桥口村张文革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收购网点,是该镇唯一的一个桃子交易点,承担着全镇一万多亩桃园百分之七八十的销售任务,同时也辐射到周边的虞城等地,每天都有包括北京、上海、温州、嘉兴等地的水果批发商来此采购。负责人张文革是个干了三四十年的“桃经纪”。
“有摘好桃的赶紧往这拉吭,抓紧时间,车都来到了。”张文革拿着手机,在一辆辆装满桃子的三轮车中间穿梭着,同时在各个桃农微信群里不断地喊着。
来这里卖桃的不光有周边乡镇的,还有临近的河南省桃农。孙学军是河南省虞城县界沟集人,来这里卖桃已经有五六年了,“来张文革这卖桃,放心得很,卖得还快,价钱还公道。”孙学军今天拉来了一百多公斤“大红”,被一个来自嘉兴的水果批发商看中了,在张文革的撮合下,以四块钱一公斤的价格买走了。
“从五月份开始,一直收到七月底,高峰期是六月中旬,一天20来吨,一季子就是一千多吨,2000多万元的交易额。”算起经济账,张文革话语里满是骄傲,他表示,办这个交易点,果农不需要花一分钱就能来卖桃,他的收入主要靠销售果苗和其他相关产品,同时,他还无偿提供技术咨询等业务,帮助乡亲们发家致富。
其实,五马的桃早已名声在外。当前,全镇桃树种植面积达15000亩,亩均收益近万元。
桃树种植让越来越多桃农尝到了甜头。“甜蜜”赋能乡村振兴,五马的“桃经济”将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