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了猴“拱”开致富门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炎炎夏日,蝉鸣阵阵,涡阳县丹城镇红旗村金蝉养殖场负责人张晓惬意地在树下乘凉,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现在是下午,知了猴还没拱出土地;等到晚上,它们就都爬上树了。今年知了猴养殖面积为40亩,除去投入及人工费,预计纯收入20多万元。”张晓高兴地说,知了猴就是金蝉,目前刚上市不久,属于新鲜美食,市场批发价是50只75元、100只130元。

张晓介绍,今年是该养殖场养殖金蝉的第三年,现在主要通过网络销售,“顾客下单后,我们就打包发货冷冻的半成品金蝉,全国各地的‘吃货’都能吃到咱丹城的金蝉”。

据了解,金蝉养殖第一年主要投入柳树苗、金蝉卵、地租等,第二年继续投入金蝉卵,第三年往后就开始见效益。今年6月下旬开始,金蝉养殖场迎来收获季。“每晚7点到次日凌晨2点收获金蝉,大水桶、脸盆里全都能装满。今年价格和去年相当,一个月左右时间,预计总产出知了猴40万只。”张晓说。

“晚上7点后,拿着手电、提着水桶就可以捕捉金蝉了,一天100元工资,我和村里的几个老伙计都愿意来干活。” 提起自己在家门口打短工增收的现状,该村脱贫户张良很是满意。

近年来,丹城镇通过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的形式,积极探索“公司+合作社+农户”等乡村发展新模式,在全力支持村民发展葡萄、西瓜、水蜜桃种植的同时,积极发展白玉蜗牛、金蝉等特色生态养殖,取得一定成效。

“丹城镇将优化调整16个行政村的主导产业,持续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丹城镇党委书记裴力信心满满地说。

(责任编辑:支苗苗)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