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水塘变身靓丽小游园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亳州新闻网讯  “现在哑巴坑的水也清了,岸也绿了,我们经常在这里钓鱼。”夏日傍晚,在市区哑巴坑边,刚刚钓上来一条鱼的郑亚磊很是高兴。

哑巴坑位于谯城区花戏楼街道仙源社区,以前水体黑臭,水体边有养猪点,生活垃圾乱扔、污水直排,给居民生活造成很大影响。2018年8月省环保督察期间,哑巴坑受到群众投诉。谯城区委、区政府接到转办件后,立即组织花戏楼街道办事处对周边的违建进行了拆除,并安排相关部门对哑巴坑进行全面整治。

“截污清淤完成之后,我们对哑巴坑进行了坡岸修整,在坡岸大量种草,栽种可以净化水质的水生植物,并放养了一些鱼苗,进行水生态修复。”谯城区重点工程建设管理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哑巴坑附近还新栽了许多景观树,新建了健身小广场,新设了健身步道、休憩椅、挡墙等设施,把这里打造成了一个小游园,成了居民健身休闲的好去处。

“我在这里住了20多年了,现在的环境跟以前相比,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上,哑巴坑不仅水质变好了,还栽上了许多花草树木,晚上我们都爱在这里遛弯儿。”附近居民锁彩玲喜滋滋地说。

近年来,我市投入3亿多元,对中心城区丁家坑、柴家沟、宋汤河、陵西湖等11条水体进行控源截污、清淤疏浚、水系连通、生态修复,黑臭水体变成了碧波清流,并建立了长效管护机制。

目前,全市城市建成区内的36条黑臭水体已全部完成整治。我市还大力实施城区“水活”工程,贯通城区主要水系,构建健康生态水系,保障水体长治久清。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