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乐《戏·五禽》获第十一届“中国Con Tempo作曲比赛”一等奖 灵感源于“五禽戏”和“二夹弦”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亳州新闻网讯  “早在《戏·五禽》的创作思路确定之前,我就关注过亳州的五禽戏,它让我产生了创作的冲动。”日前,在北京中央音乐学院演奏厅举行的第十一届“中国Con Tempo作曲比赛”获奖作品音乐会上,一等奖获得者——安徽师范大学2020级作曲方向硕士研究生严杨林这样说。

严杨林(左二)在颁奖现场。

在专业比赛中不断“突围”

6月28日晚,第十一届“中国Con Tempo作曲比赛”评选结果揭晓,严杨林创作的室内乐《戏·五禽》获得一等奖。

据了解,第十一届“中国Con Tempo作曲比赛”自2022年11月启动,共收到来自国内外院校、机构参赛作品51部,经专家评审,遴选出7部获奖作品,严杨林是唯一一位来自地方师范院校的获奖选手。

其实,严杨林已经不止一次在专业院校举办的国际性作曲比赛中获奖。在四川音乐学院第十八届(2022)中国·成都“阳光杯”学生新音乐作品比赛中,严杨林创作的《梦舞·黄梅》获得二等奖。在上海音乐学院第十一届“百川奖”国际作曲比赛中,严杨林创作的《秋林观泉》获二等奖。本次“第十一届中国Con Tempo作曲比赛”获得一等奖,是严杨林在国际性作曲比赛中的一次新突破。

把家乡的文化元素融入作品中

“严杨林《戏·五禽》取材自安徽亳州传统戏曲‘二夹弦’和养生功法‘五禽戏’,作品将戏曲与五禽的不同形态与神韵相结合,在音色对比、力度变化、材料繁简的灵活运用中,模仿了五禽戏熊晃、鸟飞等动作姿态,并将其与自然意象相结合,在二夹弦独特的戏曲韵律的贯穿中构筑了多样统一的音响结构。”中央音乐学院师生在活动综述中如此描述。

今年25岁的严杨林出生于安庆,于2016年考入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学专业,后保研至本校攻读硕士学位。严杨林学习作曲的时间虽然只有三年,但他很早就萌生一个想法,那便是将家乡的文化元素融入自己的作品中。

“这个想法在‘阳光杯’作曲比赛的获奖作品《梦舞·黄梅》中付诸了实践。而后,我的创作思路更加注重对安徽传统文化的发掘,像为古筝音乐会创作的《逍遥津》便是以作为古代战场的合肥逍遥津为主题。”严杨林介绍,关于《戏·五禽》这部作品思路的最终确定,则更加有趣与复杂。

五禽戏与二夹弦的完美“碰撞”

“戏”与“五禽”如何搭配?音响如何平衡?结构如何构思?种种想法叠加在一起,创作的难度可想而知。严杨林表示,《戏·五禽》的整体构思花费了自己不少时间。“这部作品选择以五种自然意象‘雷、林、山、水、风’分别对应‘虎、鹿、熊、猿、鸟’,创作的难度进一步增加。”在所有构思完成后,今年3月上旬,严杨林开始真正动笔,并于4月中旬完成创作。

严杨林认为,如果《戏·五禽》只是单独表现“五禽”,整部作品可能会略显单调,五种音响会有明显的断裂之感,缺少作品的整体性与统一性。于是,严杨林联想到之前萌生的写作“戏”系列作品的想法,便将“五禽戏”与“二夹弦”进行了结合。

“戏与五禽构成两种并列的音响因素,并且两者与自然意象形成前景与背景的关系。作品还将‘二夹弦’的典型特征‘真嗓出声,假嗓拖腔’衍生出‘实与虚、强与弱、多与少’等融入全曲。”严杨林在《戏·五禽》总谱前的作品简介中写道。

“‘二夹弦’与‘五禽戏’同属亳州,也都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如若能在Con Tempo作曲比赛这种规格的舞台上首演,我想是非常有意义的。”严杨林说。

谈及今后的创作计划,严杨林表示,将会持续创作关于安徽“戏”系列的作品。“我希望不仅仅只是简单引用戏曲的旋律,而是有创造性地融合更多元素,更深入地挖掘传统文化,使作品既具有传统色彩,又极具现代性。”严杨林说。


(责任编辑:常艳敏)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