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第一等次,我市乡村振兴工作交出优秀答卷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7月21日,小亳获悉,在全省2022年度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我市荣获第一等次,交出乡村振兴考核的优秀“考卷”。这是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关于安徽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拉高标杆、对标先进意识,以乡村振兴统揽新时代“三农”工作,“五大振兴”全面发力,“四个优先”保障到位,深入实施“六一战略”,奋力打造乡村振兴“亳州样板”结出的硕果。

据了解,我市认真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要求,通过健全“三农”重点工作任务落实机制,深入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认真落实干部优先配置、要素配置优先满足、资金投入优先保障、公共服务优先安排“四个优先”保障机制,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将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细化为73项重点任务,紧盯目标任务,实行月分析、季调度,确保各项工作落实落地。

据介绍,2022年,我市大力开展多种粮、种好粮“十大行动”,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粮食总产稳定在100亿斤以上,位居全省前列,以安徽省1/10的耕地,生产了全省1/8的粮食,创造了全省1/7的农产品加工产值。全市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350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产值797.76亿元、全省占比12.4%、位居全省第1位。深入实施农村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大力开展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四乡工程”,培训高素质农民3133人,遴选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51人。深化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开展“党建+信用”试点村368个,存续授信户4.88万户,存续授信金额53.32亿元。2022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农林水支出61亿元,较上年增加3.5亿元,增长6.1%。涉农贷款余额1782.1亿元,同比增长13.2%。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完成提质建设农村公路249.6公里。

2022年,全市新识别监测对象1146户3663人,分别为16.4万脱贫户和1.34万监测户制定帮扶措施135.01万条、12.02万条,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2722元,未发生一户返贫致贫。完成危房改造902户,脱贫人口医保参保率达到100%。

硕果累累鼓舞人心,号角声声催人奋进。我市将锚定目标,铆足干劲,进一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创新农村发展路径,激发农民内生动力,健全完善治理体系,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迈出坚实步伐,为全面建设现代化美好亳州提供有力支撑,做到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

记者:李鹏

编发:亳州头条

(责任编辑:丁静)

文章不错,点个赞再走呗!

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